5.2生态系统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生态系统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5 18: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__生态系统__
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生用书B32]

1.在陆地上对环境作用最明显的生态系统是( A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 D )
A.一定比种群的地域大
B.一定比群落的地域大
C.一定要在一平方千米以上
D.可大可小,人为决定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自( B )
A.机械能 B.太阳能
C.热能 D.化学能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B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成分
5.下列表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B )
A.鸟吃虫 B.虫吃菜
C.细菌分解落叶 D.菜吸收水
6.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A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的幼虫、蛹和成虫
②千岛湖水域的全部生物
③天目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西溪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7.一片草地上生长着各种动、植物。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一片草地、草地上的各种生物、草地上的所有蚯蚓可依次称为( D )
A.生态系统、种群、群落
B.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C.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D.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8.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C )
A.宁海白溪水库
B.镇海九龙湖镇葡萄园基地
C.南湖奶牛场的一群奶牛
D.象山丹城公园
9.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D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所有的生物成分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生活的环境。
10.下列诗句都描写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中描写的情景看,描写农田生态系统的是( D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1.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D )
 图5-2-1
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解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水草)和消费者(小鱼)外,在河沙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除了空气和土壤外,还具有温度、水、阳光等,可见该生态瓶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12.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笔直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__非生物__成分。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划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__消费者__。
 图5-2-2
13.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在这片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__细菌__、__真菌__等微生物。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_B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2-3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__有机物__,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__消费者__,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__有机物__;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__简单的无机物__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__相互依存__的关系。
【解析】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自己获取少量能量,因此生物之间总是相互依存的。
15.最能抗御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并能长期保持高产的农田生态系统是( D )
A.一年一季,一望无边的小麦
B.一年三季,一望无边的小麦
C.一年四季,水稻和小麦轮种
D.品种多,且进行轮耕套种
16.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体被细菌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牛为生产者
B.细菌为消费者
C.蝇的幼虫为二级消费者
D.牛的尸体为分解者
17.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图5-2-4
A.图中昆虫为一级消费者
B.图中昆虫和微生物之间不存在关联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图中微生物可以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8.如图所示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以图中信息做参考,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图5-2-5
A.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m左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藻类
B.近海水域水深10m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生活在水深100m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D.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海水盐度,这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区别
19.蝗虫嚼食绿色植物的茎和叶,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曾发生大面积蝗灾,国家农业部强调要科学治蝗。新疆某地区利用饲养的鸭子来吃蝗虫,既达到了治蝗的效果,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根据以上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鸭子属于__消费者__。
(2)下列有关治蝗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D__。(填字母)
A.蝗虫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只要不造成灾难,不必将其完全消灭
B.应积极推行生物治蝗、生态治蝗
C.治蝗的最佳时间是蝗虫大批繁殖,但未起飞成灾前
D.要喷洒大量农药,使蝗虫灭绝
20.在农田中,生活着许多土壤动物,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结构。它们的种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物生存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土壤动物种群复杂,数量较多,则农田的生存环境相对较好)。表中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四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的调查数据: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1)整个农田可称为一个__生态系统__。
(2)影响农田中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__阳光、空气、水、土壤等__。
(3)比较有机肥田和化肥田,生存环境相对较好的是__有机肥田__。
【解析】 (3)从两类农田中土壤动物物种数及密度来看,有机肥田的物种数及密度大部分优于化肥田,因此可得出有机肥田的生存环境较好。
第2课时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农业 [学生用书A34]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B )
A.生态关系 B.食物关系
C.物质关系 D.能量关系
2.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A )
 图5-2-6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⑤→①→②→③
D.④→③→②→①
3.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D )
A.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一种动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
C.由多种互有联系的食物链组成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如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图5-2-7
A.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
B.如果a灭绝对b的影响不大
C.某些时候,a、b的数量相等
D.a、b的数量变化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5.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
A.食物链被破坏 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害虫过度繁殖 D.土壤肥力不够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图5-2-8
A.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鹰捕食蛇,鹰和蛇之间属于捕食关系,同时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物,鹰和蛇之间又属于竞争关系。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草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7.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D )
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应
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设法调整,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
8.某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如图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 )
 图5-2-9
A.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B.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
C.鸟和昆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D.蛇和鸟能够获得最多的能量
9.水晶球样式的生态瓶常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下列关于生态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图5-2-10
A.该生态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藻
B.该生态瓶与外界隔绝,小鱼、水藻一直能繁衍下去
C.该生态瓶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小鱼、水藻存活
D.该生态瓶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10.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B )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鼠→蛇→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食草昆虫、鼠、蛇、鹰都是消费者,兔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虫鸟,A错误;草→鼠→蛇→鹰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草开始,C错误;能量按食物链流动,不能倒流,箭头反了,D错误。
11.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图5-2-11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有无成形的细胞核__。
(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__。
(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却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__自动调节能力__就越弱。
【解析】 (1)苏云金芽孢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12.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B )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出现空洞
13.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叙述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B )
图5-2-12
A.图甲表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B.图乙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乙生态系统可以对甲生态系统产生干扰作用
D.图乙表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14.如图是某开发区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图5-2-13
A.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
B.能量最多的是乙,毒素最多的是丁
C.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会长期持续增加
15.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人们为充分利用庭前院后的小天地,建立了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其过程如下:用菜地里的老菜叶喂猪,猪粪制沼气,沼液浇菜地,沼渣养蚯蚓,蚯蚓养鸡,鸡可散养在果园内,鸡粪直接用于果园。请据图回答:
图5-2-14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__太阳(能)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果树、菜__。
(3)该生态系统除已知的生物外,还必须有__微生物(或细菌、真菌)__等生物作为__分解者__。
(4)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物质的利用率__。
16.某化工厂将大量除草剂废液排入池塘中,造成池塘中植物迅速死亡(除草剂对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基本无毒)。排入废液后,池塘中各生物在一段时间后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图5-2-15
(1)水中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如何变化?__不断减少__。
(2)草食性和肉食性水生动物数量变化的原因:__溶解氧和水生植物减少__。
(3)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原因:__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中有机物大量增加,引起微生物增加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