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态系统
第1节__种群和群落__ [学生用书A32]
1.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是( B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物种
2.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 C )
A.一个种群 B.一个物种
C.一个生物群落 D.以上都不是
3.下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C )
A.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
B.某一片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C.肺炎患者肺部所有的肺炎双球菌
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4.下列区域中生物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C )
A.一块农田 B.塔里木盆地
C.西双版纳原始森林 D.内蒙古草原
5.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个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D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6.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C )
A.温度 B.地形
C.光照 D.湿度
7.下列不属于群落特点的是( B )
A.群落由多种种群组成
B.群落一般是很大的,至少在一平方千米以上
C.群落一般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8.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__基本特性__及其__生活的环境__,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__陆生__生物群落和__水生__生物群落。
9.陆生生物群落又可分为六种:__热带雨林群落__、__常绿阔叶林群落__、__针叶林群落__、__草原群落__、__荒漠生物群落__和__沼泽群落__。
10.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__植被__。
11.天然森林的形成过程:沙丘上出现__先锋植物__→出现__多年生草本植物__→出现__灌木群落__→出现乔木→形成乔木群落→最后形成森林。
12.某班级调查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个小组各统计一平方米内的蒲公英株数,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0
3
3
2
2
3
3
9
4
3
根据实际情况有两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__1__组和第__8__组。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7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3__株/m2(种群密度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13.一块草地的面积为50m×90m,在随机挑选的10个1m2面积范围内,如果你发现平均有3只蝗虫,你估计这块草地蝗虫种群的总量是多少?
【答案】 这块草地蝗虫种群的总量为50m×90m×=13500只。
14.观察酵母菌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
B.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
C.酵母菌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我国在鱼类饲养上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掌握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类混合放养技术。在一个湖泊中,由水草、多种鱼、虾、螃蟹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__群落__。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在不同水层中生活,这说明其在垂直方向上有__分层__现象。
16.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其数量增长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图5-1-1
(1)图中表示种群的数量最大的点是__d__(填字母,下同)。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b__。
(3)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__d__。
17.观察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图5-1-2
(1)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植物__。因其长得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
A:__乔木层__;B:__灌木层__;C:__草本层__。
(2)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__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__。
18.松毛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森林害虫,我国松林管理中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赤眼蜂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以松毛虫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物,因而使松毛虫的卵不能孵化。请回答:
(1)以上三种生物是否可称为群落?说明理由。不能,因为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森林里除了松树、松毛虫和赤眼蜂外还有其他的生物。
(2)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__可以减少农药污染__。
【解析】 (2)生物防治是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因此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手段最大优点是可以减少农药污染,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9.某生物学家跟踪一个鹿群生活长达30年之久,收集到的研究数据见表。
时间(年)
1
5
10
15
20
25
30
鹿群数量(千只)
15
30
65
100
40
25
10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曲线图。(要求: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鹿群数量)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鹿群的数量哪一年最高?哪一年最低?
(3)简单地叙述在跟踪研究期间鹿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4)跟踪到第16年时,假设这个地区经历了非常寒冷的冬季,你认为会对鹿群数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1)如答图所示。
第19(1)题答图
(2)第15年最高;第30年最低。
(3)从第1年到第15年鹿群的数量不断增加,第15年后鹿群数量又不断下降,直到第30年时下降到最低点。
(4)会使鹿群数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