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5 23:24: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因、贻、奇、可、为”等文言词语。?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充分把握文眼——奇巧,体会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散文家,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2、认识微雕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熟读全文,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自己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
2、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器皿( ) 罔( ) 贻 ( ) 有奇( ) 二黍( )许
箬( )篷 糁( ) 舟楫( ) 椎髻( ) 多髯( )者
壬戌( ) 篆( )章 峨冠( ) 诎( ) 右臂 钩画了( )了
【答案】mǐn ;wǎng ; yí ; yòu jī ;shǔ ;
ruò ; sǎn ; jí ; zhuī jì ;rán ;
rén xū ;zhuàn; guān ; qū ; liǎo
3、试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停两处)
(1) 尝贻余核舟一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1)尝/贻余/核舟一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积累文言文知识
1、朗读课文下面的注释,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1)罔不因势象形( ) (2)尝贻余核舟一( )
(3)佛印绝类弥勒( )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5)若听茶声然( ) (6)钩画了了( )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8)船背稍夷( )
【答案】(1)顺着,就着 (2)赠 (3)像 (4)零数、余数 (5)好像……的样子 (6)清楚明白
(7)挑选 (8)平

2、通假字
(1)为字共三十有四
______ 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诎右臂支船
______ 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 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诎”,“屈”,弯曲; (3)“衡”,“横”,与“竖”相对

3、词类活用
(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石青糁之 糁: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2)用石青 (3)戴着高高的帽子 (4)梳着椎形发髻

4、一词多义
(1)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__________ (2)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__________ 中轩敞者为舱 __________
(3) 可 高可二黍许 __________ (4)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__________
珠可历历可数也 __________ 其人视端容寂 _________
(5)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6)其 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
而 而记其长曾不盈寸 __________ 其船背稍夷 __________
启窗而视 _________
【答案】(1)奇异、罕见,零数、余数 (2)雕刻,是 (3)大约,可以 (4)一端,端正 (5)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接 (6)他们的,那

5、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比者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比 古义: 曾 古义:
今义:比较,较量 今义:曾经


(3)高可二黍许
许 古义:
今义:表示同意
【答案】(1)靠近 (2)尚,还 (3)表示约数

6、翻译下列句子,体会古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答案】 (翻译略)首先,古代汉语量词系统不发达,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本题给出的四个例句均无量词。这是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 其次,古代汉语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会加上一个 “有”(同“又”)字。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用,翻译的时候要删去。
关于数词和名词的搭配: 如若重点在名词上,数词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例句中的“一手卷”“一楫”“一舟”;如若重点在数词上,数词一般要放在名词之后,如 “人五”“窗八”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
(2)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译:
(5)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
【答案】(1)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3)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 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5) 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
(6)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

8、小组合作,口头翻译全文


2、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任务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诵读这篇古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点是 (用原文的词语答)。
2、介绍核舟时,作者先介绍核舟的 ,再介绍核舟的 和 ,最后介绍核舟的 ,所以是按 (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3、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可见,本文是按 的结构行文的。
【答案】1、核舟 奇巧 2、船舱 船头 船尾 船背 空间顺序 3、奇巧,技亦灵怪矣哉,总分总

任务二:细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奇巧 ;2、盖大苏泛赤壁云 ;3、 网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任务三:细读第2-5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读一读下列描写核舟中人物的句子,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示范分析(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请选一句进行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3)(4)句描写得细致入微,神韵毕具,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

2、请想象“核舟”上的情形。思考: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1)用料体积小 (2)所刻事物繁多 (3)刻物情态毕备 。

3、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1、主题概括
本文所写的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

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2、达标测评
(1)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答案】C
(2)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答案】B
(3) 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 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
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 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答案】B
(4)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文章生动地表现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的原貌,而不是写成一篇平实的 解说词。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特意点明窗可以开合,表现了雕刻技艺之精巧。 C.本文写人形神飞动,“各具情态”。如写舟尾舟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 衡木,右手攀右趾,苦啸呼状”,真是绘影绘声,呼之欲出。
D.文章最后用“嘻”这个叹词领出了“技亦灵怪矣哉”一句,突出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答案】A
(5)下面对文中雕刻者高超技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叔远能用“径寸之木”雕刻出各种事物,且各具情态,构思精巧,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的核舟,就证明了王叔远的高超技艺。
B.文章总说核舟的大小后,重点介绍船舱的小窗,它不仅可开关,还有对联,雕工精细,“启窗而观”“雕栏相望”可见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C.船头部分详细地介绍了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的衣着、姿势,表现了苏黄的豁达放旷和佛印的洒脱不群,对表现雕品的主题有重要作用。
D.作者介绍船背题名及篆章,用“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说明雕刻的字小不清晰,但字数多。题字与篆章颜色相衬,对照鲜明,显得高雅脱俗。
【答案】D(内容理解有误,“了了”说明勾画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