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使学生感受米饭在口腔里和唾液经过咀嚼后,会感觉到有甜味,并知道这一过程是化学反应,还要知道米饭变甜的原因。
2、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能力目标 :
1、学会用细致观察、分析推理、实验验证获得结论的方法。
2、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
???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进行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本课的实验当中,我选择了学生常见的食物,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我还考虑他们原有的概念和具有适合他们心理活动的方式,选择以魔术导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亲手做实验,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毛笔以及常见食物样本(馒头、苹果、菜花、胡萝卜、土豆。)
教学过程 :
【导入】一、激趣引入,获取感知
(一)、会变味的米饭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个魔术!看,这是一张白纸、这是一杯液体,这是一支笔,我要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不同颜色的画。(教师边说边做 ,制造神秘感。)你们觉得可能么?
2、表演节目。(画笑脸)。
3、同学们是否觉得奇怪呢? 谁来猜猜其中的奥妙?
学生质疑猜测并反馈。
3、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板书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品尝米饭,思考问题。
1、谁先说说你印象中得米饭是什么味道? 学生描述。
2、品尝并思考问题。
为了验证大家的说法,今天我们再来品尝一次米饭。在品尝过程中请思考两个问题,并及时和同伴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问题(1)、米饭刚入口是什么味道?
问题(2)、咀嚼一会儿后又是什么味道?
记住,每位同学都要品尝,可以边品尝边交流。现在开始!
3、猜测米饭变甜的原因?
4、作好记录:
(注:学生探究、教师参与学生探究。小组内认真讨论,及时作好记录。)
5、交流展示:
哪个组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
你们的发现和他们一样么?对,就是这个变化。
猜测一下,米饭中有什么物质才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6、分析交流:
请打开课本第30页自由读一读“米饭是甜的吗?”,从中找到答案。
谁来说说米饭为什么会变甜? 学生尝试回答。
这就是米饭变甜的原因。(教师出示畅言通软件上的电子课本,利用多媒体技术——“聚焦”重点内容)
7、总结提升:(老师帮助学生描述)
米饭出现的“甜味”是本来就有的么?
那么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
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咀嚼中与唾液中的淀粉酶混合产生了麦芽糖。
课件呈现:
米饭中的淀粉 ? 唾液中的淀粉酶
( 化学变化)
麦芽糖
【讲授】二、认识淀粉特性
1、教师陈述;同学们, 你们吃过淀粉吗?(PPT呈现淀粉图片)
淀粉又名生粉,是家庭厨房常用的烹调用品,实验台上的培养皿中的物质就是淀粉。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认识一下淀粉吧!
认识淀粉:
1、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认识淀粉;
2、你认为淀粉是怎么样的物质?
2、学生观察,教师参与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
淀粉: 用眼睛看:白色 粉末状白色
用手摸 :光滑 粉末状、滑
用鼻子闻:无味
4、淀粉的作用可大了,它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到肚里后,就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同吸进的氧气化合产生热量供给人体肌肉运动和各部分器官的正常活动。为了健康饮食,怎样来判断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呢?
学生交流反馈。
【讲授】三、 实验探究—认识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认识碘酒。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鉴别淀粉的秘密武器—碘酒,(出示碘酒) 瞧 ! 就是它!在你们的试验台上也有碘酒,来,让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吧!
2、学生观察碘酒,教师设问。
(1)它是什么颜色的?
(2)(演示):闻一闻,它是否有刺激性气味?
3、学生反馈碘酒的特征。
颜色 — 棕色液体
碘酒
味道 — 无气味
4、 下面我们就用它来鉴别淀粉吧!
(先可以让学生说说用碘酒鉴别淀粉的方法。若有正确方法,肯定其做法,再进行实验探究)
5淀粉与碘酒的变化:
(1)、将装有淀粉的培养皿放在白纸上。
(2)、用滴管滴1--2滴碘酒在淀粉上面,仔细观察,淀粉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填好“实验研究记录表”。
(3)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滴管的握持方法及滴液方法。然后要出示实验操作的温馨提示,滴管是由胶头和玻璃组成。
握持方法: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部分,保持稳定,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吸取液体前,先捏紧胶头,挤出里面的空气,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滴液方法:滴液时,不能接触淀粉,滴下两滴即可。滴过后,将滴液竖直放回滴管架中。
【设置意图:】
(4)、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参与交流并予以适当引导。
你们小组得到了什么实验现象?思考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变化?
(5)、学生反馈交流,老师适当启发、补充。
(淀粉的颜色变成了紫蓝色,产生了蓝紫色的新物质)
(6)质疑定标:生成的蓝紫色的物质是什么?
师:这是淀粉本来就有的么? 那这是一种什么物质?
生:生成的蓝紫色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
(板书:混合后产生深蓝色的新物质)
【活动】四、实验验证:米饭和碘酒的变化
我们知道米饭中含有淀粉,那么,米饭遇到碘酒会不会也生成蓝色的物质呢?让我们再次用实验验证。如何验证?
2、学生交流汇报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3、质疑定标: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l 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也来说说。
这个现象说明米饭里含有什么?
【活动】五、科学实践——寻找淀粉的踪迹。
1、老师设问像米饭这样含有淀粉的食物生活中还有很多,谁来总结:怎样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在食物上滴上碘酒,如果产生了蓝紫色的新物质就说明这个食物中含有淀粉。)
科学实践。
(1)、桌上有大家亲自准备的食物,你们先预测一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哪些不含?
(2)、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预测结果。
师追问:预测结果能作为结论么?
(3)、那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吧。
(试验中同学们要安静、快速、正确的进行判断,把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研究记录表”中。实验结束后争取上台展示。)
L(4)、 讨论、实验。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实验,并参与完成记录表二。
(5) 汇报交流。
同学们,实验的效果与实验的时间长短、操作方法有关系,在以后的试验中同学们一定要细心、耐心、反复进行检测。
【总结】六、总结巩固。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学习了有关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交流收获。
【测试】七、学以致用——课外拓展。
1、那么谁来说说我开始表演的魔术“背后的秘密”?
(想一想纸上有什么物质,用什么液体书写的?)
2、我来考考你。
在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往往会写一些“无字”信件传递情报。
(1)、他们是怎么制作的?
(2)、他们用什么方法将内容显现出来的?
学生讨论并汇报。
【作业】七、科学实践——制作“无字”信件。
我们的生活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制作一封“无字”信件,寄给你的朋友,让对方想办法显现出内容。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
+ 碘酒 蓝紫色的新物质
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