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
“电”单元第一个课题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的基础工程。
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2大主要活动:一则是“让小灯泡亮起来”,在这个活动中内设了“观察小灯泡、观察电池、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则是讨论电路的多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学情分析】
目前四年级学生对于电的知识的学习还是为零的状态。虽然家长在家时常对孩子说我们不能乱碰电器或插坐,但孩子真正对于为什么不能碰这一概念还是了解地比较少。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电珠和电池以及导线都不熟悉,对于小电珠的各部分的结构更是迷糊,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电珠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电珠亮,但不懂的简单电路的组成。
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合格小电工奖牌、优秀电工小组奖状若干;
2.学生实验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2.学生观察。(学生也可以结合本组已有的小灯泡,进行亲身实际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连个连接点。)
师问:小灯泡上发光的部位是哪里?(灯丝)
那么你能不能推测一下小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师:小灯泡要有什么才能点亮?(板书:电池)
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电池,电池里的电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电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电池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三)介绍导线
三、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1.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1)活动要求:每四人为一个小组,两人操作,一人观察并把他连接的电路图画在纸上,另一个人作为小组代表来汇报发言,现在请同学们分工。
(2)温馨提示
①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
②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
③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
2.展示交流。
四、研究电路,归纳方法
1.利用实物投影(或实物演示)展示发光灯泡的过程。
2.归纳方法: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3.应用练习:请你判断下面的几种连接方法,哪些会亮?哪些不亮?不会亮的请说明原因。(课件出示练习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判断及分析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短路和断路现象)
4.
如何在生活中防止短路现象的发生。
五、总结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亲身探究,你知道生活中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了吗?
2.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
板书设计:
2.点亮小灯泡
电线 电池 小灯泡
回 路
错误的连接:短路 断路
附实验记录单:
《点亮我的小灯泡》实验记录单
组名
怎样连接导线让小灯泡亮起来?试一试,画一画。
我发现
小灯泡才会亮。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