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者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缜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组成电路,并了解不同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有两组或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两节电池(配电池盒)、
两个小灯泡(配小灯座)、导线几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自制的连线盒
谈话:同学们,老师自制了一个神奇的连线盒,它可以正确的找出我们班班长,学习委员和体育委员的姓名,你们信不信?
教师演示(电路监测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正确后灯泡会亮)
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呢?它有什么秘密呢?
打开连线盒(发现里面有导线连接)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有导线连接,小灯泡亮是通路,无导线连接小灯泡不亮是断路。电路有几种连接方式,各种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电路是怎样连接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四接头接线盒里是怎样连接的
谈话:下面我们进行一项非常有趣,而又有一定智力挑战的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外面有4个连接点,编号分别为1、2、3、4、不打开盒子,你们猜一猜怎样连接?
学生猜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方法。
启发思考:想要知道里面究竟是怎样连接的,应该用什么检测?为了使我们的检测比较成功,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检测时的注意事项:(①电路检测器灵不灵②按一定的顺序检测③重复检测两遍)
学生分组实践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填写检测记录单。
汇报检测结果(1-2 1-3 1-4是断路, 2-3 2-4 3-4是通路)
根据检测记录推测接线盒是怎样连接的,在记录单上画出连接方法。
小组汇报交流画出的连接路线(投影展示)
师生互动,对学生推测的连接方法进行交流评价,使连接方法趋于科学合理。
学生对照组内的连接盒的导线连接和哪一种推测的连接方法一致。
总结:在现实生活中,电工师傅为了节省材料,往往要尽可能的用最少的材料达到相同的目的,有的导线可以通过间接方式连通,这时候就可以去掉某些地方的导线。
三: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小灯泡的串并联实验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线的连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小灯泡是怎样连接的呢?怎样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亮呢?有几种连接方式?
学生到黑板上连接小灯泡串联和并联。
讲解:这种两个小灯泡像糖葫芦一样在串一根竹签上,我们称为串联;这种两个小灯泡像两位同学并排坐的连接方式,我们称为并联。
PPT出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连接小灯泡的串并联,画出电路图,并观察两种连接方式小灯泡的亮暗。(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灯泡串联,灯泡暗;灯泡并联,灯泡亮)
启发思考:为什么灯泡串联,灯泡暗,灯泡并联灯泡亮?
讲解:灯泡串联的时候,一个电池的电压平均分给两个小灯泡,所以每个小灯泡的电压只有0.75v所以灯泡暗。在并联电路中,两个小灯泡的电压不变,都是1.5v,所以小灯泡比较亮。(PPT出示)
活动二:电池的串并联实验
谈话:我们知道了小灯泡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及其特点,那么电池串联并联起来又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自己连一连,并观察两种连接方式中的小灯泡的亮暗。
PPT出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电池串联,灯泡亮,电池并联,灯泡暗)
思考:为什么和小灯泡相反,电池串联反而变亮了,并联时暗了?
讲解: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而电池并联时,小灯泡的电压还是1.5v,保持不变,所以灯泡较暗。(PPT出示)为了节省能源,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电池串联使用。
总结:一个电路是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连接的,在这样的电路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电器元件。
四、反馈提升,拓展延伸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拓展:用两节电池,两个小灯泡让小灯泡同时点亮,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板书设计:
导线 多种多样 通路 断路
串联 (灯泡暗)
灯泡 并联 (灯泡亮)
串联 (灯泡亮)
电 电池 并联 (灯泡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