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四节课。电单元的教学就是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课题开始的。在一次次看到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学生们开始认识了电、电流、电路。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经历了以上三节课的活动,学生对“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本节课中活动完成已不是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
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利用“学习主题的构建”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
教师准备:
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必须事先测试会亮,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3根,电路故障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电路,矛盾揭题
1、老师手中有一只小灯泡,我要利用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开关、电线这些元件来点亮它。教师演示整个操作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教师出示完点亮小灯泡的电路,问学生:谁能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口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
3、教师小结: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开关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路。
像这样由电池、灯泡、开关、电线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板书:电路)
4、学生连接电路,发现故障,揭题
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了一些电路元件,其中部分元件是坏的,比如: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等,请每组的同学用同样的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此时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小组汇报结果,小灯泡不亮。(板书:出故障了)
(二)、合理猜测、讨论方法
1、小灯泡不亮了,说明什么?
2、电路出了故障,说明灯泡中有没有电流通过?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使电流中断,灯泡不亮呢?
(1)请每个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猜测)
(2)学生汇报,哪个小组说说可能是电路中的哪部分出了故障,使灯泡不亮。
板书: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3、讨论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出了这么多可能存在的故障。但这些毕竟还是我们的猜测。我们怎样才能确切地找出电路中的故障所在?
我们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用它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三)、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1、教师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把电路中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了。教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小灯泡、电线。
2、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四)、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1、每个小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并把故障记录在“电路故障记录单”上。
电
路
故
障
记
录
单
小组名
故障一
故障二
故障三
故障四
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2、小组汇报,通过投影仪展示小组故障记录单,并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中表现得真不错,不但分析了故障电路的原因,而且还用电路检测器把故障排除掉,最后使小灯泡都亮了起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啊
!
不过,老师还要特别提醒大家一点,我们的这个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检测一些简单的电路,千万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板
书:
电路出故障了
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六、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
本课的教学是以教师创设的有故障的电路这一情境开始的。而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依据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使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而设计的。这种设计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的问题从学生中而来的思路,又过渡的非常自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真正体会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故障的原因、实验的设计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充当他们的助手、支配者、引导者。如提示他们对故障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对设计的实验的可操作性提供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