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后练习
一、擦亮慧眼,认真识别,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相信你是最棒的噢!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于( )
A.大都 B.应天 C.北京 D.盛京
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乾隆帝
4.明初,有一天国子监祭酒宋讷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5.明朝设立厂卫制度的目的是( )
A.监视百官和京城百姓 B.使其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C.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 D.使君臣关系变为主仆关系
6.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废除丞相 ②设立锦衣卫 ③设立东厂 ④设立廷杖制度 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7.我们现在食用的粮食作物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8.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明太祖
A. 丞相制度 B. 郡县制度 C. 行省制度 D. 科举制度
9.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B. 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的标准
C.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D. 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0.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11.明朝废除丞相后分理国家政务的是( )
A.?三司 B.?六部 C.?内阁 D.?锦衣卫
12.明朝时,掌管地方事务的是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三司 D.?六部
13.朱元璋不放心百官和京城百姓,为侦缉官民言行,特意设立了( )
A. 军机处 B. 东厂 C. 西厂 D. 锦衣卫
14.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丞相废除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15.从丞相制度的演化与变迁,可以看到封建专制制度因时而动地特性。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
A. 秦始皇、明太祖 B. 秦始皇、明成祖
C. 秦始皇、隋文帝 D. 隋文帝、雍正帝
16.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
A. 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 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 选拔皇帝忠实的奴仆 D. 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
17.朱元璋是一位马上皇帝。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 )
A. 刘邦 B. 杨广 C. 李世民 D. 赵匡胤
18.明太祖朱元璋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下列不属于三司分管的是( )
A. 民政 B. 刑狱 C. 军政 D. 锦衣卫
19.明朝选拔官员沿袭了科举制,其主要特点是
A. 考诗写得如何 B. 自由答卷,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C. 考词、曲作得怎样 D. 八股取士,文体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
20.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
A. 玉米 B. 甘薯 C. 葡萄 D. 花生
21.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 )
A. 杭州 B. 开封 C. 应天 D. 苏州
二、历史文本只能展示给我们不同视角下的观点,更多的了解与感受还需要自己的思维,请用心体会,展示一个特别的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宣布废除行中书省,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行政(包括财政)、司法和军事。三个机构彼此独立,互相牵制,都直接隶属朝廷指挥,便于中央的控制。
——《明史十讲》
材料二:洪武十三年(1380年),有人告发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的谋反行动,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将他抄家灭族,宣布撤销中书省,罢除丞相,并相应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史十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地方政府组织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央政府组织的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着画一幅明代政治建制示意图;结合该示意图,归纳明代政治建制的特点。
示意图:
特点: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顾炎武的言论抨击了明代的什么制度?
(2)作者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败坏人才”的理解。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后练习(答案)
一、(1——21)BBAAA BCABD BCDDA CADDCD
二、22.(1)废行省,设三司。
(2)撤中书省,罢丞相,权分六部。
(3)特点: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23.(1)八股取士。
(2)秦始皇焚书坑儒。
(3)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人才因而被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