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
知识点1 经济的繁荣【例1】《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 )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解析:历史材料形式多样,文字材料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着重理解“江南水轮不假人”“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的含义。材料形象地描绘了筒车的景象,故选B项。答案:__B__知识点2 民族交往与交融【例2】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解析:注意抓住路线图中关键信息“逻些”“长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逻些是吐蕃的都城,C项正确。答案:__C__
知识点3 诗歌的繁荣【例3】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C.白居易 D.王维解析: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答案:__A__
对应训练
1.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作为都城,它不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开放的国际性大都会。“它”就是( )A.长安 B.洛阳 C.南京 D.北京 3.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C.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下列少数民族首领中,被唐王朝册封为怀仁可汗的是( )A.渤海国首领 B.南诏首领C.回纥首领 D.吐蕃首领5.朱德曾题写过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诗圣”是指( )A.李白 B.白居易C.杜甫 D.苏轼
6.下面两幅图片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7.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8.唐朝时,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热闹非凡。由此最能体现出唐朝时期( )A.统一国家发展 B.民族大交融C.民族政权林立 D.繁荣与开放 9.唐朝在统一了西域后,设置了军政管辖机构。下列属于唐朝时期设立的是( )①西域都护 ②安西都护府 ③伊犁将军 ④北庭都护府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出版社准备出版一部介绍唐朝与吐蕃友好的图文资料,最应该入选的作品是( )
1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显示出的精神风貌是( )A.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B.昂扬进取、积极向上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12.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13.他是唐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字,犹如盛唐风气——雄浑敦厚,又彰显人品性格——端正劲美。观察下图拓片书法作品,判断他的书写者应该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阎立本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长安城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点。从《唐长安城平面图》可以看出: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表明其政治特点是:__________;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其思想特点是:__________;对几个“坊”的描述可看出其社会经济特点是:__________。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改编自朱汉国主编《中国历史》
(1)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唐朝诗人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3)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5DAACC 6---10ACDBA 11----13BBA 14 (1)特点:长安不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开放的国际性大都市。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交往中心。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皇权至上;以儒治国;商业经济繁荣. 15(1)李白、杜甫。(2)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 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3)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坚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