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节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命周期》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它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世界” “健康生活”之“生长发育”。
本课在单元中起总结性作用,是在认识了蚕的生命周期之后,对人的生命周期展开学习、了解。本课指导学生通过亲自测量等活动,帮学生认识自己的生长变化,以及对未来生长变化的预测,知道人一生中身体要发生很多的变化,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活泼可爱的儿童,再到精力充沛的青年和年富力强的中年,最后到步履蹒跚的老年。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都不相同。尽管这些变化具体到每一个人,会有些差异,但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人的生命周期。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二部分,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
1. 学生知识储备:学生是在学习了动物的生命周期,了解了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之后,对人的生命周期进行研究。
2. 学生具备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和观察能力,以及思考、动手、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逻辑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仍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
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2、教师演示器材: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
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
(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
(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
(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
(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板书设计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
16岁一35岁为青年
35岁一60岁为中年
60岁以后为老年
教学反思
本课重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以及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课堂测量、收集、分析数据,再利用学习资料、图表以及趣味活动,让学生通过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的变化,对以后身体变化的推测,去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感受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利用了以上的教学方法、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以下亟待改进的地方:
1.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想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所以在教学方式、教具的选用、问题设置,活动安排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最终的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一方面可能跟该班的学生特点有关系,跟当时上课紧张、没放开的情绪有关系,另外跟教师授课、提问的语气、方式有很大关系。所以,不仅要精心设置每一环节,每一细节,还要用心去贴近学生的内心,切实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引导、启发他们。
2.一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着问题研究的结束。许多研究要延伸到课外,如生长发育这一阶段对学生来说还很漫长,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课堂上让学生在尺子上比出刚出生时的身长,并把它剪下来和现在的身高进行对比,这个活动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了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在这个地方,若能恰当、巧妙的处理教具,将那段尺子送给学生,必然会引导他们在课外接着去研究自己身高变化的情况。
3、关于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了解的不太多,以后要加强了解、学习,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引导、启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