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9.1《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6 12:24:0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部编版
五年级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军行》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新知导入
王昌龄(698—757)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新知讲解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新知讲解
从军行
【宋】范成大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新知讲解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新知讲解
朗读《从军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新知讲解
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的景物,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新知讲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恶劣
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
新知讲解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第一、二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思考
新知讲解
【诗意】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新知讲解
读诗的前两句,读出“望”的动作,读出沉重压抑之感以及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悲壮感。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
新知讲解
填一填。

)(
)暗(
),

)遥望(
)。
写景
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新知讲解
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新知讲解
第三、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磨破的意思。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
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金甲
楼兰古城
新知讲解
【诗意】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新知讲解
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以及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
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极言战事之频繁。
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新知讲解
读诗的后两句,前一句压抑低沉,后一句读出将士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豪壮誓言。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新知讲解
填一填。
黄沙百战(
),
不破楼兰(
)。
穿金甲
终不还
抒情
新知讲解
《从军行》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
)的豪情壮志。诗的(
)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后两句
杀敌立功、保卫国家
前两句
课堂总结
青海湖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不畏艰险
誓死卫国
杀敌报国
豪情壮志
边塞景物
雄浑苍茫
黄沙
百战
不破
终不还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