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聆听毛主席的深情演讲,在张思德同志的光荣事迹中,体会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2 为人民服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会写“革、彻”等字,会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3. 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背景介绍
1944年,毛泽东同志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从此,“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通俗简明的文字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革
彻
鼎
迁
批
泰
迫
炊
牺
标
鼎
牺
炊
批
彻
泰
迫
革
迁
标
革命 解放 彻底 意义 文学 剥削 压迫 缺点 批评 指出 改正 意见 兴旺 共同 目标 责任 解救 奋斗 牺牲 应当 必要 制度 寄托 炊事员 五湖四海
说
______说服
______游说
shuì
shuō
正
______正常
______正月
zhēng
zhèng
他四处游说(shuì),想要说(shuō)服大家接受他的观点。
正(zhèng)常情况下,这种花是在正(zhēng)月开放的。
兴
______兴奋
______兴趣
xìng
xīng
难
______苦难
______难免
nán
nàn
他一路上都在兴(xīng)奋地讲述着兴(xìng) 趣班上发生的趣事。
他经历了那么多苦难(nàn),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是在所难(nán)免的。
迫(强迫)
追(追逐)
牺(牺牲)
洒(洒水)
炊(野炊)
饮(饮水)
革(革命)
束(结束)
彻(彻底)
沏(沏茶)
泰(泰山)
秦(秦腔)
他们在森林里野炊的时候,发现有一只梅花鹿在河边饮水。
【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词语解释
造句: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压迫—— 批评——
兴旺—— 提高——
反抗
表扬
降低
萧条
他因打破了学校的窗户而受到了批评,但也因他勇于承认错误而得到了表扬。
彻底—— 改正——
责任—— 寄托——
全部
纠正
寄予
义务
国家对青年一代(寄予 寄托)了极大的希望。
√
√
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予 寄托)在剧中主人公身上。
含两个数字的成语:五湖四海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五颜六色
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七零八落 七嘴八舌
1.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课文解读
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如何对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第 2 段);二是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 3 段);三是如何对待困难——强调要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不怕牺牲,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第 4 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
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结合当时的实际,从“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2-4)
号召人们用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要团结人民。
第三部分(5)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句解:指明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句解:开篇点题,提出鲜明的观点,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句解:张思德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之一。
在阐明“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时,使用了“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这不仅体现了用语的严谨,也是作为领袖向全党全军树立的高标,更是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感情浓烈。
第一部分(1)
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结合当时的实际,从“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2-4)
号召人们用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要团结人民。
第三部分(5)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有四句。第一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指出我们不怕任何人批评,第三句
句解: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与下面三句是总分关系。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即“对人民有好处”。四句话紧扣“为人民服务”这个前提,内容越来越具体,步步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
句解:运用对比论证,结合司马迁的话,进一步论证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同。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前面用“为……而死”,后面用 “替……去死”,意思虽然区别不大, 但感情有天壤之别,爱憎之分明,令人感叹。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句解:这里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旨在说明死的意义和价值有所不同,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句解: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而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朗读:以上三句朗读时,“固”“泰山”
“轻”“鸿毛”语气要加重。
句解:运用因果关系,表明“我们”要接受批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句解:这两句写“我们”欢迎任何人对“我们”的正确批评。而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句解:一方面指出当时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人口,一方面指出“我们这个队伍”现时的任务:要团结全国大多数人民去争取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句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句式,说明革命斗争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碰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朗读:重读“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语调要高,语气强烈。
句解: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第一部分(1)
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结合当时的实际,从“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2-4)
号召人们用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要团结人民。
第三部分(5)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句解:用一个条件关系的句式,说明凡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死后都要开追悼会。
朗读:重读两个“不管”,重读 “只要”“都”,强调只要是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人都要平等对待。
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句解:点明开追悼会的意义: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总结全文,深入思考
本文借张思德同志的牺牲,阐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张思德,作者在文中有怎样的评价?
文章对张思德的直接评价有两处。第一处,紧跟在毛泽东同志对“我们这个队伍”的定性之后,说“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就是”一词,语气肯定,不容置疑,告诉所有人,张思德同志就是“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第二处,紧跟在对“死”的意义的阐述之后,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为人民服务”首先必须具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品质,其次要通过实践来切实帮助人们。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为人民服务”。作为小学生,重要的是学习好本领,锻炼好身体,锤炼好思想,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课堂插播
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展开论述
【课文回放】这篇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论点鲜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同时,每个段落也有自己的中心句,如,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一句展开论述,先具体讲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最后以张思德同志为例,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非常具有说服力。
【技巧点拨】围绕一个中心论述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首先要确立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只有中心明确,论述才能有据可依,有的放矢。然后紧紧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要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述,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能有说服力。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练、论据的充实。
【牛刀小试】请你围绕“做时间的主人”这个中心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时间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丝痕迹,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地支配时间。鲁迅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牛顿在万有引力的发现中和时间赛跑,很少在凌晨两三点钟睡觉,有时甚至彻夜不眠……真正的成功者都是时间的主人,他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握好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文章结构
本文是毛泽东主席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主题归纳
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ài dǒu
biàn qiān
gé mìng
dǐng lì
mù biāo
chuī yān
pò hài
xī shēng
pī píng
目标
牺牲
迫害
鼎力
炊烟
批评
泰斗
变迁
革命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
学家叫作 的说过: ,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 ;替法西
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 。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比鸿毛还轻
比泰山还重
司马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4 自然段。
教材习题
朗读参见PPT“课文解读”。
背诵指导: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答案参见PPT“课文解读”。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案参见PPT“课文解读”。
答:“阅读链接”是吴瑛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不长的文章表达了人民对周恩来总理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不舍,感人肺腑,催人 泪下。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能赢得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是因为他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死,比泰山还重。与周总理相比,张思德同志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但他的死同样比泰山还重,因为张思德同志与周恩来总理一样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的力量和心血。
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阅读链接”内容见课文第 65 页。)
拓展空间
毛泽东经典语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课后观看电影《张思德》,写写你的观后感。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