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必修一: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学案(部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必修一: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学案(部分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6 11: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2.难点: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索:模拟水循环
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布满底部即可。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瓶放入水中。
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并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一个白天,然后在户外放置一个夜晚。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
思考: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怎么体现的?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1)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在自然界中,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
3.海上内循环:海上蒸发形成的_______进入大气,大部分在海洋上空适宜的条件下_______,形成_______落在海洋中。
4.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_______和植物_______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_______,仍降落到_______上。
5.海陆间循环:指_______水与_______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6.思考题:
a.使海洋蒸发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
b._______作用使径流流回海洋.
c.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d.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e.水循环的内因是?
水在自然界中的_______变化
f.水循环的外因是?
_______和_______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7.探究:探讨下列现象参与的是哪一种水循环?
a.未登陆的台风。_______
b.《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_______
c.塔里木河的水。_______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_______的影响最大,地下径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对_______几乎没有影响。
总结: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_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a.材料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什么长江水能够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1)“_______”: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_______状态;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b.材料二:
舟山渔场位于长江、钱塘江的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呢?与水循环有关吗?
(2)“大自然的_______和_______的传送带”:水循环带动着地球上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①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②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c.材料三:
长江三峡、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以及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等得形成。
(3)“_______”: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总结:三大类循环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作用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与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补给陆地水体
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典例
【小试牛刀】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下题。
3.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4.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管道输水、蒸发
B.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蒸发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6.下列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D.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7.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水汽被(B)_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_和(D)_________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______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______。
答案:
1.A
2.C
3.D
4.D
5.B
6.D
7.(1)太阳辐射
(2)蒸发、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更新、补充、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