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专题 病句与标点辨析
病句辨析技巧9不放过
技巧1 看到动词不放过(6年9考)
常见错误:易造成缺宾语、搭配不当
(1)分析句子中的动词后有没有宾语,是否是能省略的。若不能省略,且无宾语,一般可以判断为缺宾语的语病类型。(2019.4C、2017.4A、2015.4A、2014.4B)
例:(2015柳州)我市妇联、总工会联合召开会议,全面部署2015年寻找“最美柳州人”。(“部署”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工作”)
(2)分析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若不能即可判定为搭配不当的语病。(2019.4C、2018.2B、2016.4D、2014.4D)
例:(2019柳州)在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吴京凭借《战狼2》的精彩表演,技压群芳,摘走了百花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吴京”是男演员,跟“技压群芳”不能搭配,应改为“技压群雄”;“最佳男主角”后缺少宾语“奖”)
(3)若动词连续使用,有时会导致前后逻辑混乱。因此需判断几个连续动词的前后顺序是否颠倒,由此可判断句子有无语病。(2016.4B)
例: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逻辑顺序混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常见连续动词搭配如下:①防范+杜绝2016.4B ;②了解+研究;③听取+讨论;④建立+完善;⑤策划+开展;⑥制定+调查;⑦认识+把握;⑧发芽+生长+结果+枯萎。
技巧2 看到代词不放过(2016.4A、2015.4C、2014.4C)
常见错误:易造成表意不明
看到指示代词或多意义的词语(短语),判断其指代的是什么,有无歧义(意思是否明确)。
代词是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常考的代词类型如下:
人称代词
你、我、他2015.4C、她2016.4A、2014.4C、你们、他们、大家、咱们、别人……
疑问代词
谁、哪儿、多少、怎么、什么……
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
例:(2015柳州)为了让患病的弟弟早日康复,哥哥带上他的两个孩子踏上了漫长的寻医之路。(指代不明,“他”指“哥哥”还是“弟弟”没说清楚,可将“他”改为“弟弟”)
技巧3 看到“和”“与”“跟”“同”“并”“、”不放过(2016.4B、2014.4D)
常见错误:易造成不合逻辑、搭配不当
并列成分主要指的是动词并列、名词并列和形容词并列,并列结构一般有3种形式:①用于表示并列的连词。如“和”“与”“跟”“同”“以及”等;②用顿号表示的并列;③用逗号表示的分句之间的并列。
(1)首先判断并列成分之间是否存在前后逻辑关系,若存在,需判断它们的前后顺序是否符合基本逻辑。
中考常见错误类型如下:①“发扬和传承”→“传承和发扬”;②“惩戒、警示”→“警示、惩戒”;③“整治和宣传” →“宣传和整治”;④“解决并发现”→“发现并解决”;⑤“销售、使用、生产” →“生产、销售、使用”;⑥“采取措施并调查”→“调查并采取措施”。
例: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投票、表决,“三好学生”的最佳人选终于诞生。(应改为“投票、筛选、表决”)
(2)若无逻辑关系,就要判断并列成分与其他成分能否搭配。
例:走进柳侯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应改为“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
技巧4 看到介词开头的句子不放过(2019.4D、2018.4C)
常见错误:易造成缺主语、句式杂糅
(1)当介词结构位于句首,尤其当发现“通过”“经过”“在”等介词与“使”连用,需分析这个句子是否有主语,如果无,那么这个句子就是病句。
例: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应删去“使”或“在”“中”)
(2)看到介词还应注意是否句式杂糅,先找出其与其他词语搭配的句式,再在句中查找是否有与之表达效果相同的句式,如有,则属于句式杂糅。
常考介词类型有以下几种:
表示方式
经过、通过2019.4D、2018.4C、使2019.4D、2018.4C、由于、经过、根据、按照、以、凭
表示时间、处所
从……中、在……下、自……以来、从、于、到、往、向、自从、顺着、沿着、随着
表示对象、范围
对、对于、关于、把、跟、与、给、和
表示原因
……的原因、是因为……、由于、因为
表示被动
被、叫、让、给、使
表示排除
除、除去、除非
技巧5 看到否定词不放过(2017.4D)
常见错误:易造成否定不当
相关知识可见“类型6 不合逻辑 1.否定不当”。
技巧6 看到固定句式不放过(2017.4C)
常见错误:易造成句式杂糅
相关知识可见“类型7 句式杂糅”。
技巧7 看到数词和约数词连用不放过
常见错误:容易造成语义矛盾或语义重复
看到表示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需判断是否和句中其他词语相矛盾(不合逻辑)或意思重复(语义重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常考的数词类型如下:
序数词
第一、第二、第三……这些词与“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词不连用,与夺冠、蝉联等不连用,若连用则语义重复
倍数
一倍、二倍、三倍……这些词与“减少”“缩小”“下降”等词不连用,若连用则不合逻辑(正确逻辑应为: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分数
格式为:“几分之几”,如三分之一、五分之二……
百分数
格式为:“百分之几”,如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
约数
“达到”与“左右”不连用,若连用则不合逻辑。“最多”与“以下”“至少”与“以上”不连用,若连用则不合逻辑。“大约”与“超过、将近”不连用,若连用则不合逻辑。“左右”与“上下、多”不连用,若连用则不合逻辑
例1: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数量较十年前减少了两倍。(应将“两倍”改为“一半”)
例2:凌晨4点的街道,空旷而安静,这种状态持续了至少一个半小时左右。(将“至少”或“左右”删去)
技巧8 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常见错误:易造成搭配不当
相关知识可见“类型2 搭配不当 2.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技巧9 看到关联词不放过
常见错误:易造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相关知识可见“类型2 搭配不当 3.关联词搭配不当”与P26“类型4 语序不当 3.关联词语序不当”。
常考病句类型及提分小练
一、句子成分辨识
【教材链接】相关知识可参考统编教材课后补白:八年级上册:句子的成分(P83)、句子的主干(P88)。
了解简单的语法知识,能够划分句子主干,有助于我们掌握病句修改辨析的技巧。
单句成分知识简表
成分
解说
符号
可充当词类
举例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名词、代词
①我想念昆明的雨。
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③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④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谓语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______
动词、形容词
宾语
宾语是谓语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名词
定语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 )
形容词
⑤[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⑥(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⑦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注意:判断句子成分,首先要判断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就可以直接划分句子成分,是复句就要划分层次,标明关系,拆成单句,再划分句子成分。
状语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 ]
形容词、副词
补语
补语是谓语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 〉
形容词
二、常考病句类型
【教材链接】相关知识可参考统编教材课后补白:八年级下册:语序要合理(P15)、句子结构要完整(P32)、句式不要杂糅(P38)、句子成分搭配要恰当(P99)。
类型1 成分残缺(6年6考)
1. 缺主语(2019.4D、2018.4C)
常见的缺主语的语病是由以下四种原因导致的:①滥用介词;②暗中偷换主语;③滥用使动句式;④句中定语过长。
例:(2018柳州)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句中“通过”与“使”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
2. 缺谓语
此类语病多是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造成的。介词短语只能用来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即作状语或补语,少数介词短语可以作定语,但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
例:市委、市政府以自治区文明城市为总目标。(缺少谓语,应改为“市委、市政府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总目标”。)
3. 缺宾语(2019.4C、2017.4A、2015.4A、2014.4B)
此类语病多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导致宾语残缺。
例:(2017柳州)柳州市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切实减轻了患者。(成分残缺,缺宾语,可在“患者”后加上“的负担”)
注意:对于句子成分残缺类语病,只要把句子认真读几遍,必要时用上“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就不难发现这类语病,并判断修改是否正确。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正确的在( )内划“√”,错误的划“×”,并指出错误类型,写出修改意见。(注:本部分“提分小练”均同此要求)
1.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 )
修改:
2.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柳州地方特色,增设旅游景点,使柳州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 )
修改:
3. 由于完善的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我市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 )
修改:
4. 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 )
修改:
5. 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 )
修改:
类型2 搭配不当(6年4考)
1.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6年4考)
(1)主谓搭配不当(2018.4B、2014.4D)
例:(2018柳州)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句中“笑貌”不能与“在耳边回响”搭配,修改时,需将这两处内容任意更换一处,使其能够搭配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2019.4C、2016.4D)
例:(2016柳州)螺蛳粉借助电商平台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给弘扬柳州精神和形象带来了新机遇。(动词“弘扬”与宾语“形象”不能搭配,应删去“和形象”)
常考动词与宾语搭配如下:①展现……形象2016.4D;②减轻……负担;③加强……建设/作用;④增强……意识;⑤缩短……距离;⑥降低……速度/成本/风险;⑦提高……成绩/水平/认识/效率;⑧改变/改善……态度;⑨引起……反响/关注;⑩获得……赞誉;感受……文化;?领会……精神/道理;?培养……品质/能力/好习惯;?具备……美德;?目光……关注;?耳朵……倾听;?听到……乡音/歌声;?看到……表演/演出;?召开……会议;?组织/举办……活动;?举行……典礼。
(3)主宾搭配不当
例: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国庆节”(主语)与“大花园”(宾语)搭配不当,而例句中,“烈士公园”是主语,修改时,应修改其中一个,可改为“国庆节的烈士公园”]
2. 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最常见的句式是“是否(能否/有无)……是(否)……”,即半句用“肯定+否定”两个方面的词语,半句只用肯定或否定的词语。
常考的两面词有:成功与失败、能否、是否、胜败、好坏、优劣、高低、大小、快慢、得失、能不能、有无等。
例:良好的心态,是我们中考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一面)与“能否”(两面)搭配不当,应把其中一个改为与另一个对应的情况,可删去“能否”或在“良好的心态”前加“是否有”]
3. 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即使”与“但”搭配不当,根据句意可知,例句应使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故应修改“但”,将其改为能与“即使”搭配的关联词,可将“但”改为“也”)
1.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
修改:
2. 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了医疗服务水平。 ( )
修改:
3. 回想初中三年,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 )
修改:
4.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 )
修改:
5. 丰富心灵的方式需要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到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去游历,包括欣赏艺术作品等方面的体验。 ( )
修改:
类型3 表意不明(6年4考)
1. 有歧义(2018.4A、2016.4A)
例:(2018柳州)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句中“几个单位先进人物”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不同单位的几个先进人物”,也可以理解为“同一单位的几个先进人物”,可改为“单位的几个先进人物”)
2. 指代不明(2015.4C、2014.4C)
例:(2014柳州)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李丽建议举办读书交流会,杨玲建议进行演讲比赛。我同意她的建议。(“她”指代不明,应改为“李丽”或“杨玲”)
1. 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9年度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 ( )
修改:
2. 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尽情挥洒的同时,也在正能量偶像身上获得了力量。 ( )
修改:
3.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
修改:
4.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学大花园里的两朵奇葩。 ( )
修改:
5. 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 )
修改:
类型4 语序不当(6年3考)
1. 先后顺序不当(2019.4D、2016.4B)
当句子中出现多个并列的短语或词语,并且这些短语之间有着承接关系或递进关系时(短语或词语间常用顿号或分号连接),要注意其是否有先后顺序不当的语病。
例:(2016柳州)日前,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坚决杜绝和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将“杜绝和防范”改为“防范和杜绝”)
2. 修饰语语序不当(仅2013.4B)
常考类型1:状语语序不当(仅2013.4B)
例:(2013柳州)游客一进入柳侯公园,看到的第一眼就是用花岗岩制作的古朴庄重的柳宗元雕像。(应将“看到的”调到“第一眼”后面)
多项状语正确语序:[表时间][表处所][表范围][表情态方式][表对象]+中心语。
常考类型2:定语语序不当
例: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新出土的”和“两千多年前的”语序不当,可将其互换位置)
多项定语正确语序:所属+数量+形容或描写,即:[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表指代或数量(多少)][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怎样的)][形容词性短语(描述什么样的)][性质、类别或范围 (什么)]+中心语。
补充:定语与状语之间,先分清定语和状语,状语需要放在定语前面。
3. 关联词语序不当
例: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复句中前后主语一致时,主语应该在关联词的前边,应该把“它”移至“不仅”的前面)
4. 主客颠倒
例:柳州市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对于广大市民是非常了解的。[主(广大市民)客(巨大变化)颠倒,应改为“广大市民对柳州市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是非常了解的”]
1. 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 )
修改:
2.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 )
修改:
3.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 )
修改:
4. 他是一位优秀的有30年教学经验的乡村教师。 ( )
修改:
类型5 语义重复(6年2考:2019.4D,2015.4B)
此类语病一般是因为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可检查句中是否同义词连用或并用),导致句中出现重复成分。
例:(2019柳州)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在“中国诺奖”中获得生命科学奖,原因是由于他们在水稻研究中有开创性贡献。(“原因”和“由于”在语义上重复,可删去其一)
1. 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否则如果不能约束自己,就会后患无穷。 ( )
修改:
2. 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 )
修改:
3. 走进美丽的柳州龙潭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 )
修改:
4. 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超过100万字以上。 ( )
修改:
类型6 不合逻辑(仅2017.4D)
1. 否定不当(仅2017.4D)
看到否定词时,主要看其是否违背了句子原本的意思,造成否定不当的语病。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字词本身就含有否定的意思。
例:(2017柳州)为了防止各类地质灾害不再发生,广西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发布了相应防治方案。(“防止”与“不再”,双重否定表肯定,与原句意思不符,应将“不再”改为“再次”,或删去“防止”或“不再”)
注意:判断时,一定要注意原句的句意表述:单否双肯;反问+肯定=否定;反问+单否=肯定;避免、禁止、严禁等词+否定词=肯定。按照其句意判断是否出现了多余的否定词。
常考的几类否定词如下:
常见否定词
不再2017.4D、不、无、没有、不可、勿、未、否、非……
含否定意味的词
避免、防止2017.4D、以防、切忌(忌)、禁止、杜绝、缺乏、预防……
双重否定词
不能不、非……不可、不得不、难道不、不会不……
2. 自相矛盾
此类语病一般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导致:①“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使句意前后矛盾,不合逻辑;②句子句意本身即前后意思矛盾。
例:过了一会儿,雨突然渐渐地小了。(“突然”表示雨在一个时间点一下子变小了,而“渐渐地”则是表示雨变小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前后矛盾,应删去“突然”或“渐渐地”)
3. 分类不当
此类病句是由于句子中出现多个并列的事物(表示事物的短语或词语间用顿号连接起来),并且这些事物大多属于同一类别,但分类不恰当导致的。
例:他给贫困山区学校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和图书等学习用品。(“衣物”不属于“学习用品”,应把“衣物”删去)
4. 不合事理
此类病句是由于句子主体与客体之间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被颠倒,造成句子关系错位、表意混乱。
例: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仍然精力充沛……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的主体应是“他”,而不是“晚年”,所以修改时应把这二者调换位置,可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1. 教育部特别强调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引导,避免不再出现片面的“考证热”。 ( )
修改:
2. 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
修改:
3.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读本。 ( )
修改:
4. 居委会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社区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 ( )
修改:
类型7 句式杂糅(仅2017)
句中如果有固定句式,易造成句式杂糅。
常考的杂糅句式如下:
常设错误
正确用法
本着……为原则
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以……即可
以……为宜;……即可
是为了……为目的
是为了……;以……为目的
由于……下
由于……;在……下
原因……造成的
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出于……决定的
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理由是……的原因
理由是……;是……的原因
的原因……是因为
是……的原因;是因为……
包括……组成
包括……;由……组成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之所以……是因为……的结果
之所以……是因为……;是……的结果
将成为了……2017.4C
将成为……,成为了……
例:(2017柳州)广西居民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偏低,手机阅读将成为了广西居民最倾向的阅读方式。(“将成为”和“了”句式杂糅且时态不符,可删去“了”)
1.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 )
修改:
2. “戏剧进校园”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 )
修改:
3. 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 )
修改:
4. 多年来在被应试教育束缚下的师生们也开始转变思想了。 ( )
修改:
常考病句类型及提分小练
二、常考病句类型
类型1 成分残缺
1. ×(缺少宾语,在句尾加“的活动”)
2. ×(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3. ×(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
4. ×(缺少谓语,在“已经”后面加“具备”)
5. ×(缺少宾语,在句尾加“问题”)
类型2 搭配不当
1. ×(两面对一面,应在“青少年时期”前加“能否在”)
2. ×(动宾搭配不当,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3. ×(主宾搭配不当,应删去“快乐的歌声,”)
4.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而是”改为“还是”或“更是”)
5. ×(主谓搭配不当,应删去“的方式”)
类型3 表意不明
1. ×(有歧义,“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应改为“企业的八个领导干部”)
2. ×(指代不明,应将“他们”改为“这些中学生”)
3. ×(有歧义,应将“几个学校的领导”改为“学校的几个领导”) 4. √ 5. √
类型4 语序不当
1. ×(先后顺序不当,应将“解决”和“提出”互换位置)
2. ×(关联词语序不当,应将“不仅”和“议论”互换位置)
3. ×(修饰语语序不当,应将“广泛”调到“社会的”之后)
4. ×(修饰语语序不当,应改为“他是一位有3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乡村教师”)
类型5 语义重复
1. ×(“否则”和“如果不能”语义重复,应删去“否则”)
2. √ 3. ×(“停下脚步”与“驻足”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一)
4. ×(“超过”与“以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以上”)
类型6 不合逻辑
1. ×(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
2. ×(不合事理,应将“你”删去或将“你”调到“自己”前)
3. √ 4. ×(分类不当,应删去“和法律工作者”)
类型7 句式杂糅
1. ×(“因为……”和“……的原因”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2. ×(“原因是……”和“是……造成的”杂糅,应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3. √
4. ×(“被……束缚”和“在……束缚下”杂糅,应删去“在”和“下”或删去“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