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6 14: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期 大事件(时间、代表人物) 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确立

欧洲 北美 亚洲
工场手工业时代
机器大工业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
的扩展
1640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
1775
美国
独立战争
华盛顿
1789
法国
大革命
罗伯斯皮尔
拿破仑
早期资本主义
革命
(17-18世纪)
1861
俄国改革
亚历山大
二世
1861
美国内战
林肯
1868
日本
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
19世纪60年代
资本主义
革命与改革

背景


焦点:奴隶制的

存废问题
开始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材料: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思德《世界近代史》









结合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政治前提
经济基础
技术条件


成就
法拉第(1791年~1867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被誉为“电学之父”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电动机和发电机。
材料: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法拉第向朋友们演示了电磁感应现象,告诉人们这个东西能够产生电。这时,一位贵妇走了过来,问他:“你这个东西,是能够产生电,但是有什么用吗?”他答道:“夫人,您生孩子有用吗?新生的婴儿每天哭闹,让人照顾,把人折磨得心力交瘁,这样的孩子是没有什么用?可是养大了就有用了,科学就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等把他养大了会引起世界范围的革命。”

①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最显著成就


法拉第
左图:英国“E”系列版20英镑的纸币上法拉第的头像和他用蜡烛进行科普的场景。
右图:法拉第圆盘发动机,电容以法拉(F)作为单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左图: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早期发电机。
右图: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电的应用



机械能
电能
发电机
电动机
机械能
原理:电磁
感应原理


电灯、电话等电器设备

电动机械设备

发电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代表人物及其发明






Thomas Alva Edison
1847年——1931年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Thomas Edison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爱迪生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火力发电站

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珍珠街建成世界最早的发电厂,这座发电厂利用蒸汽机驱动直流发电机,内装6台发动机,可供6000个爱迪生灯泡用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美国通用电气自从1892年托马斯·爱迪生创建以来,GE在多元化经营中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每4秒就有一架由GE的发动机推动的飞机起飞,每秒钟都有一位医务工作者在使用GE的医疗设备为患者诊断疾病。从自由女神像到中国人民大会堂,GE照明点亮了不同的天空;从宝洁的洗发水,宝来车的仪表盘,到都灵冬奥会的滑道,处处可见GE先进材料的身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世界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代表人物及其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传入日本时,日本人给“Electric”翻译成“電気(でんき)”,音“dennki”,中文学习日本译为“电气”
1876年美国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美国AT&T公司前身(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AT&T是一家美国电信公司,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



成就

②内燃机的发明

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可充作汽车的发动机。
1892年,德国人狄塞尔(Diesel)发明了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柴油内燃机,它虽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


1.内燃机燃料的需求促进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工业的产生。
2.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













专利号为37435,专利名为气态发动机车




新的交通工具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Carl Friedrich Benz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奔驰的诞生
1926年6月29日,戴姆勒公司与本茨公司正式合并为戴姆勒—本茨公司,生产梅赛德斯—本茨汽车,汽车标牌采用了戴姆勒公司的标记——三叉星,代表他们的发动机可以用于陆地、空中和水中。

















新的交通工具

190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汽车价格大大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福特T型车
上市之初,福特T型车仅售价850美元,远低于当时的其他汽车,订单络绎不绝,产能也随之出现不足。
福特本人并不满足于简单地扩大生产,在经过考察之后,亨利·福特创造性地将流水线工艺加入了汽车制造产业,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线。产能大大提升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一辆车的价格甚至降到了360美元。















新的交通工具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并试飞成功,试飞最长一次飞行59秒,行程约260米。把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③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成就

诺贝尔奖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最高文化奖,成为鼓励学术研究、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9 世纪60- -80年代, 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9世纪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
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碱
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他立嘱将其遗产(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进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赛璐珞(celluloid)是商业上最早生产的合成塑料。是硝棉加樟脑在增进其可塑性后所形成的物质。
由于硝酸纤维素极易燃烧,以及其稳定性差、易开裂等问题,赛璐珞在日常生活中的被广泛应用地位已经不复存在,逐渐被其他更安全的塑胶取代。


赛璐珞材质的乒乓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法国化学家,工业家。1884年取得制造硝酸纤维素纤维专利。他把硝酸纤维素溶解在醇和醚的混合溶剂中,得到的溶液经很细的玻璃毛细管挤出,并使之在热空气中凝固 ,得到一种类似蚕丝的纺织材料,这是人类最早生产的化学纤维。他在法国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夏尔多内丝",人们称之为人造丝。
夏尔多内(Chardonnet,Hilaire Berrnigaud,1839~1924)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884 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①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如:电灯 电话 电影)
②内燃机的发明(汽车 飞机)
③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及特点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一革是经验技术的积累)
②从重工业部门开始,成为主要部门。(一革是轻工业)
③多个国家展开(一革是英国一枝独秀)
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从英国的一枝独秀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百花齐放,革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世界各地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 ——《工业化发展史》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世界钢产量从52万吨增长到2800多万吨;石油产量从80万吨增加到2000万吨,增长了24倍;铁路从21万公里增加到79万公里,延长了近3倍。
1870年-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分布比例%
年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32 10 23 13
1913年 14 6 38 16

请问材料及图表中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影响
手工工场
工厂
流水线生产--公司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材料:187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垄断组织
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某个部门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经济同盟。

1.垄断的方式


2.垄断的表现


3.垄断的目的
追求更多的利润
兼并或相互联合
独占某个部门的生产、价格和市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帝国主义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这个历史时期,大资本家在国内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必须向国外输出资本,并控制国外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同时,各大国之间又互相激烈争夺。这样,资本主义大国必然要推行殖民政策,不可避免地会从事侵略扩张。

亦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上出现垄断组织,政治上对外侵略扩张。



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增强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③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引发一战。


拓展
①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17世纪
新航路开辟

②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6世纪--工业革命前
早期殖民扩张
③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60---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④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60-70-----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法兰西共和国
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3.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领先国家
标 志
主要成就
进入时代
影 响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英国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纺织:珍妮纺纱机
动力:蒸汽机
交通:汽船、火车机车
新能源:煤炭
蒸汽时代
19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初
电力的广泛应用
美国、德国
电力:发电机、电灯
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交通:汽车、飞机
新能源:电力、石油
电气时代
对欧美——生产力、社会面貌、社会转型
对世界——资本主义统治,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法兰西共和国
1.1878年美国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煤气灯也随之被淘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内燃机的出现 C.电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应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最有意义的是( )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电话机 3.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 D.史蒂芬孙 4.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近代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 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5.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下列人物与科技发明搭配正确的是( ) ①莱特兄弟——飞机 ②卡尔·本茨——火车
③爱迪生—一耐用碳丝灯泡 ④史蒂芬孙——汽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巩固训练
C
C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