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优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优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6 12:4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地理差异》优教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P2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随着纬度、距海远近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明确我国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 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读教材p2,完成下表。项目表现气温 降水 地势 2.人类活动差异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读教材p3,完成下表。项目表现农业生产 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 经济发展水平 3.秦岭一淮河一线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5.4,完成下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 河流结冰期 年降水量 地形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民居特征 交通运输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完成教材P5活动题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2.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 【达标检测】1.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土壤2.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青稞3.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这也充分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甜北咸,南船北马 B.四川、重庆人爱吃辣C.山西人口味偏酸 D.东牧西耕,东尖西平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和铁路交通图,回答第4题。4.我国人口分布和铁路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C.东密西疏 D.以上都不对5.我国东南部地区山清水秀而西北部地区却沙漠、戈壁广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以上都不对
【拓展阅读】
我国南北十个不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这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1.南涝北旱: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2.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3.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利于排水,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6.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7.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8.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9.南拳北腿:南方由于纬度偏低,地处亚热带、热带区域,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最高气温常在30℃以上。因此,南方人发育较早。根据人体生理发育的规律,发育提前,生长发育期就短。因此南方人长得小巧玲珑,下肢较短,用腿踢人在搏击中是其所短,而手的运用则是南方人的优势。此外,上肢运动时能量消耗比下肢少,产热少,符合南方人耐热的特点,这是南方人善用上肢拳法的地理原因之一
北方则相反,发育年龄偏迟,发育期长,因此身体高大。而且北方人以杂粮、肉类为主,这就给北方人长得高大粗壮提供了物质基础。又因为气温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多用产热多的下肢运动。
地形特征南方以舟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船上的活动范围有限,加上船的颠簸,在格斗中立足不稳,就有被击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险,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学工夫先扎马”之说。再由于地面区域相对较小,小范围的上肢搏击更利于击败对方。
10.南甜北咸:饮食习惯一则与物产有关,再则与气候有关。南方产糖,湿度大,使人体蒸腾小,因而喜欢吃糖,而不需要吃过多的盐,如粤菜和苏锡菜等用糖就比较多。北方地区的相对湿度小,人体蒸腾量大,需要消耗较多盐分,故口味偏咸。
总之,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北双方应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