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算术法”与“比例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发展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
我们家用了10t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阅读与理解
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
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张大妈
李奶奶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t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分析与解答
我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t水多少钱。
每吨水的价钱一定
10t水的价钱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t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分析与解答
所以也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决。
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t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分析与解答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t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回顾与反思
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量。
只要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t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回顾与反思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用比例法解答
答: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12吨水。
阅读与理解
问题是“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能用几天”。
总用电量是一定的,也知道现在每天的用电量,可以用除法计算。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分析与解答
可以先求出总用电量,再求现在的用电天数。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总用电量
可用天数
分析与解答
因为总用电量一定,也可以用反比例关系解答。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总的用电量一定,用电时间与单位时间的用电量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相等。
分析与解答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用比例法解答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回顾与反思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
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关系解答。
回顾与反思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用比例法解答
答: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7.5天。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
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语。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
(1)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
(2)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
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就不成比例。
每支圆珠笔的价钱一定
规范解答:
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用比例法解答
答:小刚要用4.5元钱。
规范解答:
用比例法解答
2. 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答:这棵树高2.5m。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身高和影长乘正比例关系
3. 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
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
可以买多少支?
用比例法解答
答:可以买3支。
规范解答:
小明带的总钱数一定
规范解答:
4. 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之比是4∶3,甲容器中水深7cm,乙容器中水深3cm,往两个容器中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这时甲容器的水面上升多少厘米?
用比例法解答
(水深相等)
规范解答:
4. 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之比是4∶3,甲容器中水深7cm,乙容器中水深3cm,往两个容器中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这时甲容器的水面上升多少厘米?
用比例法解答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