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商鞅变法
专题二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秦国的崛起
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史记·商君列传》
意为:治理国家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度。
商鞅要在秦国进行变法,但是遭到了许多旧贵族的反对,面对他们的反对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时代
根据教材16页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领域的社会状况
诸 侯 争 霸
战 国 七 雄
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社会背景
观察这些图片,这些工具的出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并壮大
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社会背景
宗法制、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形成战国七雄
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要求进行变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图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法家 韩非子 商鞅 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哪个学派的什么思想在秦国得到了重用?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
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社会背景
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社会背景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经济:
政治:
文化:
军事: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1)秦孝公支持
(2)各国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 右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的增多
C.各国的赋税改革
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
A
解析:选A,图片所示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生产力进步是其瓦解的根源
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
①井田制的确立 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③新兴地主的出现 ④百家争鸣 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D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商鞅变法准备
商鞅(约前390—前338)
原名公孙鞅,也叫卫鞅。出生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商鞅变法准备
试想一下商鞅变法会遇到怎样的阻力?
一个人的独角戏
旧贵族反对
老百姓不信任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商鞅变法准备
面对旧贵族反对
舌战群臣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
面对他们的反对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商鞅变法准备
面对老百姓不信任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强国之术——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
内容:
加强了管理
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强国之术——商鞅变法的内容
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汉书》
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予爵位
彻底废除旧世卿世禄制,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强国之术——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
内容:
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权,允许民间土地买卖。
3.统一度量衡(斗桶、权衡、丈尺)
2.废分封,行郡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县以下设郡
4.移风易俗,“塞私门之请”
加强中央
集权
禁止请客,送礼,走后门,
违者重罚。
杜绝腐败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
4.移风易俗,“塞私门之请”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什伍、连坐制度;推广县制
军事:奖励军功
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废井田,开阡陌
统一度量衡
社会习俗:“塞私门之情”;强制分户
涉及各个领域说明其改革具有什么特点?
特点一:全面性
公元前340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 )
A.什伍制度 B.连坐制度
C.分异令 D.塞私门之请
B
商鞅变法规定:民众“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
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D.禁止商业的发展
C
商鞅变法的特点:
1、全面性
措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
2、进步性
废除了井田制,分封制,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
采取严厉的手段,以法律的形式推行各项措施。
3、彻底性
材料1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3: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依据材料1、3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依据材料2和材料3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3)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秩序被废除,社会各阶层地位发生巨大变化。
(2)按军功授爵;重农抑商;剥夺旧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