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复习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缺乏症。
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并能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
理解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并应用。
教学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是学生在初一下学期学过的内容,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学生对这章书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遗忘。而且本章书的复习内容较多,如果分开复习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间的联系,集中复习老师要讲的内容比较多,可能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
教学亮点
思维导图教学:
为了避免满堂灌,又能让学生掌握本章书的知识点,教师采用课前让学生自主复习写本章复习课的思维导图,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分配复习时间,进行个性化教学。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评,利用学生的纠错心理和找渣心理,让学生积极地找出同学的错误点和补充内容不全的地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拍照功能上传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全班同学看到,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利于其它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解决以往成果展示环节难展示,看不到的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直观式教学:播放视频,感受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精准式教学:通过平板开展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找出学生易错点,当堂解决,体现课堂高效。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利用答题卡的背面,写整章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懂得了知识点间的联系。
引入课题:
同学们吃早餐了吗?人不吃早餐可能会头晕,挑食会影响生长发育,正常人不吃不喝三天三夜,便会死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人体的营养》。
复习过程:
思维导图交流环节
环节一:小组间2次用不同的颜色笔互相修改思维导图,完善本章节知识点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训练思维,完成后再拍照上传。该环节利用学生的纠错心理和找渣心理,让学生积极地找出同学的错误点和补充内容不全的地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环节二:老师抽取其中的2-3张思维导图,请学生说说本章书的复习内容。如有补充,其余的同学可补充,老师板书并补充。本环节提供舞台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其它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不断地完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真的是做引导者和解疑者,把展示的空间交给学生,同时又在黑板上把这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呈现出来,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能跟得上,满足了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该环节呈现的知识点有: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缺乏症;
→营养物质在消化中的消化(学生边摸边说消化器官)
→营养物质的吸收
播放视频“消化和吸收”。在本节课的重难点“消化和吸收”上,学生可能会出现表达困难,不知道要讲些什么,如何讲。这个时候播放“消化和吸收”的视频,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呈现重难点知识点的主线,利于学生正确思维认识。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基础检测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合理营养 如果学生在基础检测1中的答正率高,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合理营养这两部分的内容,课堂上不再讲,直接进入下一个复习环节;如答正率低,则让学生背复习资料书《中考必备》P75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缺乏症相关的内容。根据检测的答正率来安排教学内容。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讨论:如果一个人患胃癌进行了胃切除手术,医生将食道与小肠连在一起,请问病人能否继续生活?进入消化道的食物,是否真正进入人体体内?
吸收的概念及物质的吸收。呈现一个简图,让学生找出图中代表吸收的过程。
适于吸收的器官以及各个器官吸收的物质。
基础检测二:消化和吸收
根据全班学生答正率,查看答正率低的题学生答题情况。请其中答错的学生分享自己做题思路。这一环节利于精准教学,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题思路,便于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利于其它学生从反例中掌握解题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重新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小肠与大肠的结构对比,说明两者的功能,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提高检测
小结:让学生看着板书来小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