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27 08:3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2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
课题:第12章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课时 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
学习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
2、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角色扮演“耳的结构”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协的能力;
4、通过类比学习“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5、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
 (1)耳的结构与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1)耳的结构与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设计思路:在前面学习了“眼与视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耳与听觉”,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当好“配角”就行了。
教学策略: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
制作课件
学 习 过 程
学习流程
以教导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景导入
以几个生活场景,引入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
观看、
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明确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学习有目标,有方向。
三、
自主学习
阅读P84-85,
做《基础训练》P60的“自主预习”第3题(1)耳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阅读课本84-85页,对照展示的问题,在课本上勾画出答案。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四、
深入探究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1、展示交流
“自主预习”第3题(1)耳的结构和功能
2、你说的对吗?
识图读图“耳的结构”
3、小游戏
请8位同学分别扮演耳的结构(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听小骨、耳蜗、前庭、半规管)
1)、说出其功能。
2)、说出其属于哪个结构(外耳,中耳或内耳),
并把纸条粘在对应的结构后面。
4、小结。
二、听觉的形成
1、复习过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传出神经→效应器
外界光线→眼(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小试身手
请1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纸条粘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3、视频播放
“听觉的形成”
4、小结
外界声波→耳(耳蜗)→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交流自主学习的答案。
针对展示的图片仔细观察,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类比学习
针对展示的、视频,仔细观察,理解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作一个了解。
培养识图读图
能力
游戏巩固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并复习已学内容,并进行类比,找出规律,为学生学习、理解“听觉的形成”这一重点、难点打下基础,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
拓展延伸
耳的卫生保健
1、情景过渡;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内耳药物中毒)引出耳的卫生保健。
2、视频播放 耳的卫生保健
3、小结
关注耳的卫生保健,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六、
本课小结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作一个小结。
积极参入
再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巩固延伸
情感升华
巩固新知:
你说的对吗? PPT展示
拓展延伸:
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爱心体验
请你们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聋哑人?
完成练习,
交流
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八、
板书设计:
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
耳的结构与功能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耳 中耳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内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二、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耳(耳蜗)→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三、耳的卫生保健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