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目标
1、说出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及花药培养产生
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2、说出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学习花药培养的基
本技术;
3、尝试用月季或其他植物的花药进行培养。
课题重点、难点
重点: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难点: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课题背景
1、1964年印度科学家首次培养毛叶曼陀罗花药,由花粉粒发育获得单倍体植株:
说明:生殖细胞在离体条件下也具有发育全能性。
2、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花药培养的研究迅速发展,据记载已有250多种高等植物的花药培养获得成功,近50多种花粉再生植株由我国科技人员首先培育成功;
3、花药离体培养在育种上的特殊意义:单倍体育种
(1)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获得纯种;
(2)优点:极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后代无性状分离。为新品种的培育开辟了新途径。
一、基础知识
(一)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一)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1)被子植物定义:凡是种子有果皮包被着,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1、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裸子植物定义:凡是胚珠裸露,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无真正意义上的花)
实例:玉米、大豆、梨、杏
实例:松、杉、柏
(3)被子植物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
(3)被子植物花的结构
花梗
花托
花萼:萼片
雌蕊
花被
花冠:花瓣
花蕊
雄蕊
花药
花丝
柱头
花柱
子房
药隔
花粉囊(4或2)
子房壁
子房腔
胚珠
(4)被子植物花的作用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在花里进行的,雌蕊和雄蕊是进行有性生殖的主要部分
2、被子植物花粉粒的形成
花丝
花药:囊状结构,内有很多花粉粒
(1)雄蕊的结构
雄蕊:
药隔:花药中部,由薄壁细胞构成,内有
维管束(疏导组织)
花药
花粉囊(4或2个)
囊壁
花粉粒
表皮
纤维层
(2)花药的结构:囊状结构内有许多花粉
2、被子植物花粉粒的形成
(2)花药的结构:
(3)花药的发育
周缘细胞
(初生壁细胞)
外:体积较大药室内壁
中:一层或几层细胞
内:绒毡层
分裂
孢原细胞
造孢细胞
花粉母细胞
(小孢子母细胞)
有丝分裂
发育
花粉
花粉是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是单倍体的生殖细胞
(4)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①经历时期:
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等阶段
②花粉发育过程:
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4个小孢子(小孢子四分体时期)
1个小孢子(单核居中期):这时的细胞含有浓
厚的原生质,核位于细胞中央称为单核居中期
②花粉发育过程:
4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进入单核期(四分体的4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各自形成具有4个单细胞核的花粉粒)
有丝分裂
1个小孢子(单核靠边期):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称为单核靠边期
花粉管细胞核
生殖细胞核
营养细胞
生殖细胞
2个精子
(基因型相同)
双核期
两个精子和一个营养核的基因型相同
生殖细胞核与花粉管细胞核基因型相同;
1个花粉母细胞
4个小孢子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4个花粉管细胞核
(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4个生殖细胞核
8个精子(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有丝分裂
③花粉粒类型
一个成熟的花粉粒即为雄配子体,有两种情况:
二核花粉粒:成熟的花粉粒中,只含花粉管细胞核
和生殖细胞核。(精子在花粉管中形成)
三核花粉粒:有些植物的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细
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这样
的花粉在成熟时,含有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子。
3、被子植物胚囊的形成
(1)雌蕊的组成
柱头、花柱、子房
(2)子房的结构
被子植物子房的结构
胚珠的结构
花粉管
精 子
卵细胞
极核
子房壁
珠被
珠孔
(3)被子植物卵细胞的形成
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染色体和体细胞相同。
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细胞
4个大孢子:每个大孢子内的染色体数目都减少一半。
1个胚囊细胞:单倍体细胞
这4个细胞排成一行,其中靠近珠孔的3个细胞退化,最里面的发育为胚囊细胞
核连续进行三次有丝分裂,但是每次核分裂后,并不接着进行细胞质分裂,就形成了8个细胞核的胚囊,(基因型相同的单倍体细胞核)
1个胚囊:(8细胞胚囊)开始这 8个细胞核分别位于胚囊
的两端,每端4个,接着每端各有1个细胞核
移到胚囊的中央,这就是两个极核,8个核经
有丝分裂而来遗传物质相同。以后靠近珠孔
端的3个细胞核发育成3个细胞,其中最大的
一个是卵细胞,其余的是2个助细胞,另一端
3个细胞核也发育成3个反足细胞。
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花粉开始萌发并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胚珠方向生长,到达胚珠后从珠孔绕过卵细胞进入胚囊,到达胚囊中卵细胞和极核之间,这时花粉管的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另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现象
(4)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双受精)
(5)发育结果:种子的形成
(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1、胚状体:人们一直以为,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只能通过分别诱导芽和根等器官再发育成植株。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家在胡萝卜根组织细胞悬浮培养液中发现,某些体细胞在形态上转变为与合子发育成的胚非常相似的结构,它的发育过程也与合子胚类似,胚芽、胚轴、培根等结构完整,就像一颗种子。科学家将这种结构称为体细胞胚或胚状体。除了植物的体细胞外,由单倍体性细胞产生的花粉胚,也能发育为单倍体植株,也称为胚状体
(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2、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通过花药培养产生的花花粉植株(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植株。
①花药中的花粉
②花药中的花粉
脱分化
胚状体
(花粉胚)
分化
丛芽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丛芽
诱导
生根
移栽
两种途径之间无绝对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
(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①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很不相同;
②同一种植物的生理状况对诱导成功率也有直接影响:
花期早期时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
一般月季的花药培养时间选在5月初到5月中旬,即月季的初花期。
选材是否成功是花药培养成功的关键
(1)选材
1、材料的选择:
花期:花期一般指在一个生长季内植株开花的时间段。比如某些种类的月季,从5月初一直到11月都连续开花。那么5月初就叫做该种月季的初花期或花期早期。花期早期的花蕾营养状态及生理状态都比较好,能提高花粉诱导成功率。
(2)花药培养时期的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是提高诱导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①原因:因为并不是任何时期的花粉都可以经过培养产生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花粉发育的过程中,只有某一个时期对离体刺激敏感。
1、材料的选择:
(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即:最适合花药培养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
②花药时期选择:单核靠边期。
选择单核期以前的花药接种,质地幼嫩,极易破碎;
选择单核期之后的花药接种,花瓣松动,又给材料的
消毒困难,且难以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
③其它时期选择的缺点
④单核期花药的挑选: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盛开
的或略微开放的花,都不宜选作实验材料。
⑤选择完全未开放花蕾的原因:可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
菌少、易消毒
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可能侵入到花药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旁栏思考:为什么花瓣松动会给消毒带来困难?
2、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基的组成会影响脱分化与再分化
花药培养基可能因植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
小麦中为N6
马铃薯、月季中为MS
油菜中为B5培养基
月季花药培养基配方:在1000mlMS培养基配方中添加
2,4—D(0.4mg)、KT(0.2mg)、IAA(4mg);调节PH至5.8
3、其他影响因素:
如亲本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对诱导成功率都有影响。
二、实验操作
(一)材料的选取
(二)材料的消毒
(三)接种和培养
②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①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
(一)材料的选取
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1)醋酸洋红法染色机理:醋酸洋红为碱性染色
剂,而花粉细胞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染成红色 。
(2)醋酸洋红的配置:将体积分数45%的醋酸
100ml煮沸,缓缓加入1g洋红,再加热回流8h,冷
却至50℃,过滤即可。
1、醋酸洋红法
(3)染色操作:将花药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质量
分数1%的醋酸洋红,用镊柄将花药捣碎,盖上盖
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
2、焙花青—铬钒法
(1)卡诺氏固定液的配制方法:
将无水酒精与冰醋酸按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匀
(2)焙花青—铬钒溶液的配制方法:将5g铬明矾
[K2SO4Cr2(SO4)3·24H2O]加入90ml蒸馏水中,溶解后
加入0.1g焙花青,混匀并加热至沸腾,煮沸5分钟后
冷却至室温,过滤,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染色操作:花药应该先在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
20min,然后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焙花青—铬钒
溶液染色,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检查。
(4)染色结果: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二)材料的消毒
1、酒精处理
(1)通常先将花蕾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约30
秒,立即取出。
(2)无菌水清洗
(3)无菌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分
2、消毒液处理
用于培养的花药,实际上多数未熟,由于它的外面有花萼、花瓣或颖片保护,通常处于无菌状态,所以只要将整个花蕾或幼穗消毒即可。
(1)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2—4分钟(也
可质量分数为1%的次氯酸钙溶液或饱和漂白粉溶液)
(2)无菌水冲洗3—5次
1、剥取花药:
灭菌后的花蕾,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用镊子取出花药
2、接种:立即将花药接种于培养基上,通常每瓶接种
花药7-10个。
注意:
①勿损伤花药:以免诱导出非花粉愈伤组织
②要彻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
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三)接种和培养
(1)培养条件: 温度:25℃左右;
光照:不需要光照,小植株形成后光照。
3、培养
(2)培养:一般经过20-30天培养后,会发现花药开裂,
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
①如长出愈伤组织:则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
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
②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内就会产生
大量幼小植株,必须在花药开裂后尽快将幼小植株
分开,分别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否则这些植株将
很难分开。
4、鉴定和筛选:
在花药培养中,特别是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花粉植株,染色体的数目常常会出现变化(常出现染色体数目倍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营养核和生殖核融合造成的)
诱导丛芽或胚状体培养基配方:MS培养基中加GA (0.1mg/L)
IBA (0.5mg/L)和BA(1mg/L);
诱导生根培养基配方:MS培养基各成分用量减半,添加IAA (1.5mg/L)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对比:
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离体的植物组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丛芽,诱导出根,然后进行移栽。 外植体为体细胞,染色体数无需加倍。
花药培养技术 取材为花药,培养的为单倍体幼苗,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必须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恢复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产生纯种。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你能通过镜检找到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的花粉吗?
选材是否成功是花药培养成功的关键,应通过显微镜观察处于适宜发育期的花粉。
2、你的花药培养被污染了吗?如有请分析产生原因。
如果出现污染现象,说明某些操作步骤,如培养基灭菌、花蕾消毒或接种等有问题。
3、你接种的花药是否长出了花粉愈伤组织或胚状体?
如长出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花药培养的第一步就成功了。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答:F2代紫色甜玉米的基因型组成可能为Aasusu或AAsusu。如果运用常规育种方法,将F2代中的紫色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aasusu)进行测交,可以选择出基因型为AAsusu纯种紫色甜玉米。但这种方法比较繁琐,耗时也较长,需要至少三年的选种和育种时间。如果利用花药培养的技术,在F1代产生的花粉中就可能有Asu的组合,再将花粉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就可以直接得到紫色甜玉米的纯合体(AAsusu)。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
课后练习:P40
1、紫色、不甜玉米(基因型为AASuSu)和白色、甜玉米(基因型为aasusu)杂交(Su和su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得到F1(AaSusu)再进行自交,F2会有紫色甜玉米的表型产生,如运用常规育种方法,应如何筛选出纯和紫色甜玉米?(运用单倍体育种呢?)
课后练习:P40
2、你能说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异同吗?你能举例说明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吗?
同: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及接种操作基本相同不同: ①花药培养选材很重要,需要准备适宜时期的花蕾
②花药裂开后释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要及时更
换培养基
③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要求更严格,这些都使得
花药培养的难度更大;
组织培养的应用:微型(快速)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突变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产物的生产如人参皂甙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