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6 14: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9.3.12
课标要求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认识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认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体会宋朝经济的繁荣。 掌握我国的经济重心难移最终完。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引进推广、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感知经济重心南移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导入一首词引发的战争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据说这首词传到北方被金主完颜亮看到,完颜亮被词中所描述的富庶江南所吸引,于是出兵南下。那么宋朝真的和柳永词里描绘的一样富庶吗,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宋代的经济发展。板书课题农业的发展通过表格,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关史事: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1、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前面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2.粮食作物的发展 宋朝时,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 ,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和 一带 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提问: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指的是哪里?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荣, 、 、 、的成就尤为突出。 北宋时,南方的 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 兴起,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教师出示宋代丝织品、棉织品图片2.制瓷业北宋时 江西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 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哥窑、汝窑、定窑等技术精湛。 出示宋代瓷都景德镇瓷器图片教师补充资料“宋代五大名窑”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居于世界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 )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 。相关史事: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辨别方向。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三、商业贸易的繁荣出示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发展概况: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候,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_____和_____,人口多达百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_____;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出示《货郎图》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2、海外贸易的兴盛:概况: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著名的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出示《宋代海外贸易图》 出示材料: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这段材料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问题?纸币——交子的出现: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出示北宋、南宋货币图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从 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思考:“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示经济重心南移示意图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读、感受是词的内容 学生快速看书,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2)经济因素: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3)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优越,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学生看书完成填空水稻占城稻长江流域 太湖流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丝织业 棉织业 海南岛 景德镇 江南地区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宋代制瓷业的发达学生了解宋代制瓷技艺的高超。 最早的船坞 指南针 开封 杭州 草市 学生看《货郎图》感受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货物的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广州、泉州市舶司学生在图上找到宋代海外贸易所到达的区域。学生阅读材料,解释材料。思考、回答: 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 交子 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学生根据材料描述宋代商业繁荣的景象 唐朝中期 南宋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生看经济重心南移图,掌握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
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