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2课 俄国的改革在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16世纪初-伊凡四世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彼得一世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5、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6、意义: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改革的影响影响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影响2: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方面思考)
俄国工业发展落后,蒸汽动力很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国工业发展远落后于英法等国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1649年,沙皇阿列克谢颁布《法律大全》,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
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新思潮产生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1853—1856)俄VS
土、英、法英国的铁甲舰俄国的帆船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农民暴动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亚历山大二世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改革的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
改革的前提:维护地主利益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 4、影响(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