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宋太祖赵匡胤
2.北宋建立的历史影响
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
3.加强中央集权
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2.赵匡胤建北宋的方式
3.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读史料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1)集中军权
解除大将兵权
分割禁军统领权
设立枢密院
实行更戍法
充实禁军力量,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
影 响: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
(2)集中行政权
中 央
设参知政事——行政权
设枢密使——军权
设三司使——财政权
分割宰相职权
地 方
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
“三岁一易”
影 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3)集中财政权
——设转运使
影 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贫困。
宋朝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
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
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军权 财权 民政 人事调度
五代十国 有大军指挥调度权 拥有辖区的民政处理权力
北宋 下派文官做知州和通判,掌管民政、司法 人事调度权全部归属中央
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2.科举制改革和发展
(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范仲淹
包 拯
欧阳修
宋朝名臣
材料展示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宋太宗
(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3)启发: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3.作 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
A
D
3.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4.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