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光的反射__平面镜__
第1课时 光的反射 [学生用书B6]
1.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B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2.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D )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C )
图2-1-1
A.∠1 B.∠2
C.∠3 D.∠4
4.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 )
A.60° B.30°
C.120° D.150°
5.(2018·泰顺校级期中)甲、乙两人在照同一面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乙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
6.如图所示,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C )
图2-1-2
A.甲 B.乙
C.丙 D.丁
7.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之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8.(2019·宁波)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图2-1-3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__漫反射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直线__传播。
9.(1)如图所示,OB是反射光线,ON是法线,请作出它的入射光线AO。
【答案】 (1)如答图所示。
图2-1-4 第9(1)题答图
(2)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成90°放置,画出图示光线经两次反射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2)如答图所示。
图2-1-5 第9(2)题答图
10.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D )
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立竿见“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解析】选项A中的“阴影”、选项B中的“手影”和选项C中的“影”都是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选项D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11.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绕入射点向入射光线方向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C )
A.θ/2 B.θ
C.2θ D.0
12.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B )
图2-1-6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13.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各选项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B )
图2-1-7
14.(2019·福建模拟)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折转的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中,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应__垂直__放置。
(2)如图甲,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华分析此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__。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①
30°
30°
②
40°
40°
③
60°
60°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_。
(4)在图甲中,要使反射光线通过C点,则应使入射光线AO绕O点沿__逆__(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过适当的角度。
15.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一束光线沿AO斜射到平面镜MP上,并且与平面镜MP的夹角为30°,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沿OA射出,则两块平面镜的夹角α是( C )
图2-1-9
A.30° B.45° C.60° D.70°
【解析】由题意可知,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光线按原路返回,如图所示。即光线射向平面镜NP后沿原路返回,由此可知,光线OB与镜面PN垂直,即∠PBO=90°,因∠MOA=30°,故∠POB=30°,则在Rt△POB中,α=90°-∠POB=90°-30°=60°。
16.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所示为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图2-1-10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发生向下的形变,使平面镜B向右下方倾斜,光的入射角变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 [学生用书A8]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平面镜越近;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D )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解析】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月亮的虚像,不是真实的月亮。
3.(2018·丽水莲都区模拟)魔术表演是趣味性极强的娱乐节目,这其中也运用了一定的科学原理。在一次班级的联欢活动中,小明表演了“摸牌猜点”的小魔术,他用两个手指夹一枚表面光亮的金属图钉就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扑克牌的花色和点数,如图所示。这里主要是利用了( B )
图2-1-11
A.小孔成像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凸透镜成像
4.小明身高为1.5 m,站立在平面镜前2 m处,他以0.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 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D )
A.1.5 m,像变大 B.2 m,像变小
C.3.6 m,像不变 D.4.4 m,像不变
5.(2019·衢州模拟)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
图2-1-12
A.物体A、B应该等大
B.茶色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
C.物体A靠近玻璃板时,像会变大
D.方格纸有助于确定物体成像的位置
6.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 C )
图2-1-13
7.“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C )
8.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D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9.(2018·湖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白鹭的倒影是由于__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原理)__而形成的。
图2-1-14
10.(1)(2018·太原一模)如图所示,A′B′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答案】 (1)如答图所示。
图2-1-15 第10(1)题答图
(2)如图所示,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平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答案】 (1)如答图所示。
图2-1-16 第10(2)题答图
11.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C )
图2-1-17
A.竖直向上运动 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 D.水平向右运动
12.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D )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13.(2018·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A )
图2-1-18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解析】平面镜内成的像总是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与平面镜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观察者的移动和像与镜间有无物体无关。
14. (2018·成都)如图所示为某地海洋公园主雕塑“帆影”在水中的倒影,“帆影”顶端距水面34.9 m,水中“帆影”像的顶端与雕塑“帆影”顶端的距离为__69.8__m。
图2-1-19
1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5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0.8__m。
图2-1-20
16.如图所示,小金利用下述器材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一个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张白纸,一盒火柴,一把刻度尺。
图2-1-21
(1)若观察到蜡烛A的像总是在蜡烛B的上方,可能原因是__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__。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将蜡烛B换成光屏并前后移动,若__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像__,可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当蜡烛燃烧完后,小金换了一支比平面镜高的蜡烛,此时,平面镜能否成完整的像?请判断并举例说明:__能,用家里的镜子可以观察到对面的整幢楼房(合理即可)__。
17.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A )
图2-1-22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实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实像
18.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黏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C )
图2-1-23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解析】在a点或e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1,n=0;人在b点或d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1,n=1;在c点时,会分别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2,n=0;在f点时,由于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m=0,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