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质量评估试卷 [学生用书活页P63]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实验时电流表甲和乙的示数分别为0.18 A和0.16 A,造成两个电流表示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 )
图1
A.电流表的缘故
B.灯泡L1和L2的电阻不同
C.导线有电阻
D.灯泡L1和L2在电路中的位置
2.(2019·杭州富阳区月考)甲和乙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甲、乙和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B )
图2
A.小球甲一定带正电
B.小球乙一定带正电
C.小球乙一定不带电
D.小球甲和乙一定带异种电荷
3.在下列物体中,制造它们的材料都是绝缘体的一组是( C )
A.硬币和铅笔
B.电饭锅和电熨斗
C.电工靴和橡胶手套
D.开关和滑动电阻器
4.下列与实物图一致的电路图是( A )
图4
5.在研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 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 Ω 1 A”字样。在a、b间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 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20 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 V,其原因可能是( A )
图5
A.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3 V太低
C.20 Ω的阻值太小
D.控制的电压1.5 V太高
6.如图所示是路口交通指示灯的示意图,指示灯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灯光的变化指挥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据你对交通指示灯的了解可以推断( B )
图6
A.红灯、黄灯、绿灯是串联的
B.红灯、黄灯、绿灯是并联的
C.红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绿灯串联
D.绿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红灯串联
7.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出,从“-”接线柱流入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值仍保持不变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图7
A.两灯泡串联
B.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
C.电流表测的是L1电流
D.开关只能控制L2
9.(2018·台州)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 V,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图8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 V不变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5 Ω
D.将Rx从5 Ω换成10 Ω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
【解析】由图乙可知,实验中变量为I和Rx,Rx两端电压为定值,所以该同学探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由图乙中任意点数值代入公式U=I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5 V不变。当Rx为5 Ω电阻时,电路中电流为0.5 A,U=0.5 V,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1 Ω;当Rx为25 Ω时,电路中电流为0.1 A,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5 Ω,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5 Ω。将Rx从5 Ω换成10Ω,为保证电压表数值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由图甲可知,滑片P应向右移。
10.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两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增大,下列故障分析可能的是( D )
图9
A.L1断路 B.L2断路
C.L1短路 D.L2短路
11.如图所示,圆环状合金圈的A点固定接在电路中,滑动触头P可以在圆环上滑动。闭合开关S后,在P从B开始经C滑动到D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是( D )
图10
A.由小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由大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2.某档案馆的保密室进出门有下列要求:甲、乙两资料员必须同时用各自的钥匙(S甲、S乙分别表示甲、乙两资料员的钥匙)使灯亮才能进入保密室;而馆长只要用自己的钥匙(S馆长表示馆长的钥匙)使灯亮就可以进入保密室。下列电路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C )
13.现有R1、R2两个电阻,它们的U-I关系图像如图甲、乙所示。将这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6 V的电源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11
A.该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电阻R2阻值的2倍
B.通过电阻R1的电流是通过电阻R2电流的2倍
C.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与电阻R2两端的电压相等
D.电阻R1与电阻R2的阻值相等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 V1的示数是7.5 V,电压表 V2的示数为9 V,若电源电压为12 V,则L2两端电压是( A )
图12
A.4.5 V B.5.5 V
C.3 V D.2 V
1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图13
A.小灯泡的亮度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
B.利用此装置只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D.为了准确比较两根合金丝的电阻,需再接入一个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16.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科学量,常用一些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科学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A )
A.在研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时,我们引入“水路”同“电路”进行类比
B.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存在电流
C.小敏根据爸爸捏住尺的刻度大小测试爸爸的反应快慢
D.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17.在探究一个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李芳连接好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化。李芳连接的电路有不妥之处,改正的方法是( D )
图15
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
B.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B
C.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D
D.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
18.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 Ω,电源电压为 6 V。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的过程中,保证电流表、电压表不被烧坏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16
A.电压表最小示数是1 V
B.滑动变阻器滑片允许滑到最左端
C.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6 A
D.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先达到最大量程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左端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源电压6 V大于电压表的最大量程3 V,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能移到最左端;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6 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不可能为0.6 A,且两电表中电压表先达到最大量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min===0.1 A,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min=IminR1=0.1 A×10 Ω=1 V。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每个电表都有一定的示数。向右移动滑片,则( D )
图17
A.电流表A1示数减小,电流表A2和电压表 V示数都增加
B.电流表A1和A2示数都减小,电压表 V示数增加
C.电流表A1、A2和电压表 V示数都减小
D.电流表A1、A2和电压表 V示数都增加
20.实验室所使用的电流表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在图甲中是满偏电流(即小量程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3 mA的电流表,其电阻Rg=10 Ω,现借助一个定值电阻R0把它改装为一个量程为3 A的电流表,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图18
A.达到满偏时两端电压0.03 V,R0约10 000 Ω
B.达到满偏时两端电压0.03 V,R0约0.01 Ω
C.达到满偏时两端电压30 V,R0约10 000 Ω
D.达到满偏时两端电压30 V,R0约0.01 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21.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现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__带电__,会吸引细细的水流;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__负__电。
图19
22.如图是常用手电筒的剖面图,筒内每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按下按键前,小灯泡不亮,电路为__开路__(选填“通路”“短路”或“开路”);按下按键后,小灯泡发光,它两端的电压为__3__V。
图20
23.滑动变阻器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__电阻丝长度__来改变__电阻大小__的。为了使滑动变阻器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一般将它__串__联在电路中,并且通常在使用前将滑片调到__阻值最大__的位置。
24.两个定值电阻R1∶R2=5∶3,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到某一电源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5∶3__,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__1∶1__,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到某一电源,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1∶1__,电流之比是__3∶5__。
25.两个电阻的规格分别为“6 V 0.2 A”和“3 V 0.3 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压不能超过__8__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流不能超过__0.4__A。
26.做“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实验用的两个灯泡L1、L2上分别标有“2.5 V”和“3.8 V”字样,电源电压恒为2.5 V。
图21
(1)串联时,小科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两灯均不发光。小科猜想是灯泡L1灯丝断了,就用一根导线的两端在灯泡L1两接线柱处同时试触。若看到灯泡L2__发光__,说明小科猜想正确。
(2)并联时,小科连接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小科检查发现电路连接有误,但只要改动一根导线即可。请你在要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正确。
(3)改正电路后继续实验,小科记录的实验数据见表:
物理量
电流
电压
串联电路
IA=0.16 A
IB=
0.16 A
IC=
0.16 A
UL1=0.9 V
UL2=1.6 V
U总=2.5 V
并联电路
IL1=0.34 A
IL2=
0.20 A
I总=
0.54 A
UL1=2.5 V
UL2=2.5 V
U总=2.5 V
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小科发现:根据串联电路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到RL1=5.63 Ω,根据并联电路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到RL1=7.35 Ω。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灯丝电阻的大小随着__温度__升高而增大。
【答案】 (2)如答图所示。
或
第26(2)题答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7.(2019·安吉模拟)图甲是小伟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__反比__(选填“正比”或“反比”);他每次控制电阻的两端电压为__2.5__V不变。若电源电压为 4.5 V,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 Ω、25 Ω,那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__20__Ω。
图22
28.(2019·衢州)小科按照实验要求,设计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阻值(范围为400~600 Ω)的实验。
器材:干电池两节(总电压为2~3 V),电压表(量程0~3 V、0~15 V)、电流表(量程0~0.6 A、0~3 A)、滑动变阻器(500 Ω 0.5 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图23
(1)要求一:测算出Rx,且实验过程中不能拆接电路。
小科设计实验电路如图甲。请分析:
①小科在设计实验前通过估算发现,用所提供的电流表无法测量出电路中的电流,其原因是__被测电阻阻值范围为400~600__Ω,2节干电池的总电压最大为3__V,根据欧姆定律可估算出电路中最大电流值为0.0075__A,比电流表最小刻度值0.02__A小得多,因此电流表无法测量电路中电流__;
②实验时,先将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a处,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U1即为电源电压。再将变阻器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b处,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则U1-U2就是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相关数据计算Rx的阻值。实验中滑片P所在的a、b处分别对应的位置是__a点在最右端,b点在最左端__。
(2)要求二:增加一个电学器材实现Rx阻值的直接读取,且电路只能连接一次。
小科增加了一个阻值可连续调节且可读数的变阻器Y,重新设计了图乙电路。实验步骤如下:①先闭合开关S、S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 V;②再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__调节Y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2__V__,读取此时Y的数值。Y的示数即为Rx的阻值。
【解析】(2)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若调节变阻器Y,使得电压表示数不变,此时Y的数值即与Rx的阻值大小相等。
29.(2019·金华丽水)利用如图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3 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 Ω 1 A”。依次将阻值为5 Ω、10 Ω、20 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图24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请回答:
(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5 Ω的电阻,改接10 Ω的电阻。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__②①④③__。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__电压表示数为2 V__。
(3)依据表中数据作出了下列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AB__。
(4)要完成本次实验,电源最多只能将__4__节干电池串联。
【解析】(1)为保护电路,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最右端),再闭合开关。(2)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应保证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应调至5 Ω×0.4 A(或10 Ω×0.2 A,或20 Ω×0.1 A)=2 V的位置。(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一定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电流和电阻的倒数成正比。(4)电源电压不变,为保证接入AB的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2 V,R的阻值越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也需要越大。当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达到最大,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恰好移到最右端,电源电压U=I(R+R滑)=0.1 A×(20 Ω+ 50 Ω)=7 V。若电源电压大于7 V,就会出现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右端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仍大于2 V的状况,无法完成本实验。因此电源电压应小于等于7 V,所以电源最多只能串联4节干电池(1节干电池提供的电压为1.5 V)。
四、解答题(第30题10分,第31题13分,共23分)
3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可调,小灯泡上标有“6 V 0.5 A”的字样(不考虑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电流表量程0~0.6 A,电压表量程0~3 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
图25
(1)电源电压调至6 V,闭合开关S1和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0.6 A,则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R0的阻值是多少?
(2)电源电压调至8 V,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
【答案】 (1)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为6 V,电流为0.5 A,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0 Ω,故电压表的示数为0 V。电流表示数I=0.6 A,则R0====60 Ω。
(2)①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当电压表示数U1=3 V时,可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灯的电阻RL===12 Ω,电路中的电流I′==== A,Rmax===7.2 Ω。②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当电路中的电流I2=IL=0.5 A时,可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Rmin=R总-RL=-RL=-12 Ω=4 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4 Ω≤R≤7.2 Ω。
31.(2018·天津)甲、乙两地相距40 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每条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 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抢修员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甲地利用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R0(阻值为20 Ω)、电压表(量程为0~3 V)以及开关等与输电线组成了一个检测电路(如图所示,电压表未画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2 V。解答如下问题:
图26
(1)根据题意判定电压表的连接位置,将它接入检测电路。
(2)计算出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
【答案】 (1)如答图所示。
第31(1)题答图
(2)由题可知,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2 V,即U线=2 V,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得,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U-U线=6 V-2 V=4 V,
因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则电路中的电流:
I===0.2 A,
由I=可得,甲地到短路位置两输电线的总电阻:
R线===10 Ω,
根据题意可得,甲地到短路位置两输电线的总长度L==50 km,
因两条输电线是并排架设的,所以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s=L=×50 km= 25 km。
【解析】(1)由题可知,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在甲地利用图中的检测电路进行检测;甲地是电源所在位置,电阻R0与导线电阻R线串联;要确定短路位置,需要测出甲地到短路位置两输电线串联的总电阻,电压表应测导线的总电压,所以电压表应接在甲地两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