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3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7 09:0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405年,明朝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开始了七下西洋的壮举;
1487年,葡萄牙迪亚士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1492年,西班牙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美洲巴哈马群岛;
1498年,葡萄牙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非洲的索马里和印度的卡里库特;
1522年,西班牙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
2.知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航海历程及结果。
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学习目标】
1.(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各类型史料,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与可能性,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地图等,描述几位航海家远洋航行的路线、过程,认识新航路开辟的艰巨性与开创性。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旧航路
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新航路:
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
1418年,亨利到达东非、亚速尔群岛等地区
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
1497年,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501年,阿美利哥·维斯普西到达南美洲东海岸
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534年,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巴伦支航行北冰洋地区
1535年,雅克·卡蒂亚航行到加拿大圣劳伦斯湾
1540年,费尔南多·德索托到达美国密西西比河
1567年,德瑞克从英国出发横越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
1578年,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10年,哈德逊探索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
1642年,塔斯曼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
……















































聚焦学习任务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500前后的世界)敢于从事性命相关的航海探险的不是中国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而是西欧人;是他们,驾着前程远大的浪潮——最终将吞没整个世界的浪潮——前进”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材料: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是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材料反映出当时欧洲社会上出现了什么现象?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
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渴求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
——A·帕尔默等著《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掀起海上探险的热潮。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 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奥斯曼
帝国
材料: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地中海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摘编自周世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商业危机: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重要商道,亚洲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材料三 “正是陛下(西班牙国王),将我派到上面所说的那些印度地区 ,播撒上帝的光明……把他们都教化为我主的信徒。……”
----哥伦布
材料:(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
——迪亚士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精神动力:通过海外扩张,对外传播基督教;
“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整个身心都奉献在航海上,虽然这是一件非常艰难,需要付出艰辛的事情,但是为了事业的需要,我必须这样做。”
——哥伦布《航海日记》
……他们可以用自由意志成为自己的造物主,把自己造就成想变成的任何人。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皮科·德拉·米兰多拉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精神动力:通过海外扩张,对外传播基督教;
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推动,倡导开拓冒险进取。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自荐信
尊敬的国王陛下(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女王):
我认为我们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是迫切而有必要的,因为……
而且现在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因为……
恳请国王陛下恩准并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92年3月15日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客观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 “地圆说”的流行,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的丰富知识;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

1)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渴求金银财富以及新市场
2)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行纪》的描述引发“黄金热”
3)商业危机:
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的商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4)精神动力: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传播基督教的热情
5)客观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说” 等地理知识的增加
6)主观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以及个人努力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亨利王子

麦哲伦

迪亚士


达伽马
二、新航路的开辟
由于他们有专门技术,有经济实力,有丰富的思想,还有相对抗的君主国之间的竞争,他们的追求必定成功......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太平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洲



大洋洲




好望角
南美洲

北冰洋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西
西欧—非洲—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第一个
发现新大陆
第一个找到东方航路
实现环球航行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人物 国籍 支持者 航向 航线 成就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西欧-好望角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1493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西欧-美洲 开辟的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西欧-好望角-印度 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向西 环球航行 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二、新航路的开辟




卡伯特 1497
卡蒂埃 1534

哈得逊1610











德雷克1577
德雷克1580
塔斯曼1642——1643
巴伦支
1594-1597

Newfoundland
(纽芬兰)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时间 支持国 航海家 航海活动
1497年 英国 卡伯特父子 “发现”了纽芬兰岛
16世纪 法国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荷兰 巴伦支 航行至北冰洋地区
17世纪初 荷兰 哈得逊 经北冰洋通向亚洲航路
17世纪初 俄罗斯 / 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1578年 英国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
1642-1643 荷兰 塔斯曼 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18世纪 英国 库克 “发现”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岛屿
意义: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16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探究一:大发现的面面观
15世纪初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 但是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孤立分散
紧密联系
探究一:大发现的面面观
1493年,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向国王和王后展示他在“新世界”掳获的印第安人和金银珠宝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对哥伦布的“通缉令”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探究二:百年前的质疑和感叹
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可从背景、目的、性质、影响等角度尝试分析)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据《圣塔菲协定》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
性质
背景
影响 消极
积极
1、掠夺财富;
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
1、宣扬国威 
2、获得珍宝特产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政治行为
封建制度下的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
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国力不堪重负
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欧洲:开始崛起
世界:走向会合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海禁和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精神影响
哥伦布船队,出发87人,生还者40人;
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
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
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
探究三:勇敢者的征程
我们能从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壮举中学到什么?
人类的足迹踏过广阔无垠的平原和荒漠,走过茫茫无际的海洋,又将探索的目光投向天空,去探索浩瀚宇宙的无尽。同学们,走出家乡故土,到远方去探索未知是我们人类文明的不渝追求,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我们应继续发扬这种不畏艰险、探索未知的精神。
结束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