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讲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1-24 08:19:00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例2
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性状做试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分别用Y、R表 示)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且F1的统计数据绘制成了右侧柱形图。请根
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你能推测出亲本豌豆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吗?请写出推测过程。
(2)此实验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多少?请写出推测过程。
(3)有同学认为子代黄色与绿色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圆粒与皱粒的比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你觉得该同学的想法有道理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吗?
(4)如果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售形势很好,你能利用现有F1中四种表现型豌豆,获得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吗?请写出解决程序。(要求设计合理简单)
(1)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单独分析一对基因传递情况,子代中黄色与绿色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与皱粒分离比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2)1/4。Yy×Yy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Rr×rr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1/2=1/4
(3)没有道理。如果将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圆粒与皱粒的比应该是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4)能。将F1中绿圆豌豆(yyRr)自交,淘汰绿色皱粒,再连续自交并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分离规律的实质
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具独立性,是分离的基础)
②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
然后随配子传递给后代。产生配子比1:1
交配方式:
AA×aa
Aa×Aa
Aa×aa
1aa
2Aa
1AA
1aa
1Aa
1Aa
3:1
1:0
1:1
杂交
自交
测交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实验现象:
理论解释: (假设)
P 黄圆×绿皱→F1 黄圆
F2:9黄圆 : 3黄皱 : 3绿圆 : 1绿皱

P YYRR ×yyrr →F1 YyRr

1YR:1Yr:1yR:1yr
F2
16种结合方式
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9:3:3:1)
表现型4种 基因型9种
1YYRR:2YYRr:2YyRR:4YyRr
1YYrr:2Yyrr
1yyRR:2yyRr
1yyrr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比例
9
:3
:3
:1
纯合子占4/16即1/4
单杂合子占8/16即1/2
双杂合子占4/16即1/4
其中重组类型各占3/16
其中 纯合体占1/3
杂合体占2/3
F2结合方式16种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测 交
目的: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分析:YyRr×yyrr→(1YR:1Yr:1yR:1yr)×yr →1YyRr:1Yyrr:1yyRr:1yyrr
实验:F1 ×绿皱→24黄圆:22黄皱:25绿圆:20绿皱
结论:杂交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即测得F1基因型为YyRr,从而证明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实 质
①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②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意 义
理论: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实践:将两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经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优良新品种
遗传的基本规律比较
规律
事实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性状
控制性状 的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 与染色体关系
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活动)
遗传实质
一对 两对以上
一对 两对以上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减I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I后期非同源 染色体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之间 的重组互不干扰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F1 基因对数
配子类型
配子类型 的比例
F1 基因型种类
表现型种类
表现比
F1 (测交子代) 基因型种类
表现型种类
表现比
1 2或n
2 22或2n
1:1 1:1:1:1…
3 32或3n
2 22或2n
3 :1 (3 :1) 2或 (3 :1) n
2 22或2n
2 22或2n
1 :1 (1:1)n
子代表现型比与亲代基因的关系
子代表现型比例 亲代基因型
3:1
1:1
9:3:3:1
1:1:1:1
3:3:1:1
Aa X Aa Aa X aa
AaBb X AaBb
AaBb X aabb
Aabb X aaBb
AaBb X aaBb
AaBb X Aabb
①求配子的种类②求配子的类型③求个别配子所占的比例
①求子代基因型的种类②求子代基因型的类型③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①求子代表现型的种类②求子代表现型的类型③求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的比例
求配子:
求子代基因型:
求子代表现型
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
例:基因型为AaBbDd (各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配子的类型有哪几种?其中基因型为ABD的配子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能产生多少种基因型?有哪些种类?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多少?
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能产生多少种表现型?有哪些种类?其中基因型为双显性的概率为多少?
例: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A对a为显性),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B对b为显性),已知控制这两种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的,在一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机率分别是?
35
深入研究
用籽粒为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籽粒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每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
(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两对性状的遗传,如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做出关于上述两对性状遗传的表现的假设:
分离
位于非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相互交换了对应部分,在交换区段上的等位基因就发生了交换,产生了新的基因组合。
练习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主要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A、等位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C、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D、染色体上的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
4、关于“自由组合定律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可指导杂交育种 C、可指导细菌的遗传研究 D、基因重组




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
求F1配子种类数
如:AaBbCCDdee 产生的配子种类_______
求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后,子代个别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
如:求AaBbCc x AaBbcc的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__
求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后,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
如:AaBb x AaBB子代中 AaBb 所占比例和表现为 aB 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_________
8
18、8

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以基因型 ggyy 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分析:
本题中,出现2对相对性状,它们分别是: 种皮颜色:灰(G) 子叶颜色:黄(Y) 白(g) 绿(y)
亲本基因型:♀ggyy x ♂GgYy
问:母本所结籽粒表现型为?
籽粒
表现型
种皮:
子叶:
由母本的珠被发育而来, 母本基因型gg,表现白色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为Yy、yy 表现为黄色子叶、绿色子叶
白色种皮黄子叶、白色种皮绿子叶(共19张PPT)
伴性遗传、性别决定
一、性别决定
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由性染色体来决定
XY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XY:雄性
XX:雌性
ZZ:雄性
ZW:雌性
两条异型的同源染色体
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XBXB 正常
XBXb 携带者
XbXb 患病
XBY 正常
XbY 患病
判 断
1、属于XY型决定性别的生物,XY是杂合子,XX是纯合子
3、女孩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则致病基因由父方遗传过来
×
×
均为杂合子
2、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性别比约1:1

伴X隐性遗传
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必患病
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必正常
男患多于女患
隔代交叉遗传
色盲、血友病
伴X显性遗传
男性患病,其母亲和女儿必患病
女性正常,其父亲和儿子必正常
女患多于男患
连续遗传
抗V-D佝偻病
伴Y遗传
只传男,不传女(父传子,子传孙)
外耳道多毛
伴性遗传与两大遗传定律的关系
是分离规律的特例,一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时,遵循分离规律
与其他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一起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例题:新策略P127链接高考3
二、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抗V-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 甲家庭中丈夫患此病,妻子正常; 乙家庭中夫妻均正常,但妻子的父亲是红绿色盲。
从优生学角度考虑,甲乙两家庭应该分别选择生育男孩还是女孩?
甲家庭:建议生育男孩
乙家庭:建议生育女孩
单基因遗传病
伴X显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
常染色体隐性
伴Y
抗V-D佝偻病
假肥大症、血友病
并/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苯丙酮尿症、白化病
外耳道多毛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唇裂即兔唇;原发性高血压 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
特点
家庭聚集现象
容易受环境影响
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异常(结构或数目)
21三体综合症
性染色体异常(结构或数目)
性腺发育不良
减I: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走向同一极
减II:着丝点已分裂,但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而走向同一极
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出错
三、伴性遗传的综合应用
遗传系谱图的判断方法
①确定显隐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找女患者
显性找男患者
三、伴性遗传的综合应用
遗传系谱图的判断方法
②确定是否为伴性遗传
隐→女患→看其父亲和儿子
是:√
如非:则为常隐
显→男患→看其母亲和女儿
是:√
如非:则为常显
三、伴性遗传的综合应用
遗传系谱图的判断方法(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
生女有病为常隐,
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生女无病为常显,
母女患病为伴性。
1.下图是人类中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推测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X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分析:
1、确定显、隐性
2、确定常、性染色体
A、X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对某地区一个家族的某种遗传病的调查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用Aa表示这对等位基因):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下图是人类一种稀有遗传病的家系图谱,请推测这种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p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