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内。(填序号)
①lòng ②nòng ③jiáo ④jué
(1)弟弟正在弄( )堂口摆弄( )自己的新玩具。
(2)牛吃草虽然细嚼( )慢咽,但是不会停止咀嚼( )。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 )
(2)(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 )
(3)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 )
3.比一比,组一组。
森( ) 钩( ) 搪 ( )
禁( ) 购( ) 糖( )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掌声 一( )时间
一( )水塘 一( )野菜
一( )问候 一( )书信
5.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照顾—— 鲜美—— 快活——
威胁—— 严厉—— 闪烁——
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地上的水被太阳晒干了。(改成“把字句”)
(2)从南方飞来的小燕子斜着身子掠过平静的湖面。(缩写)
二、课外阅读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1.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
2.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3.“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
5.读了选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1)① ②(2) ③ ④
2.(1)喜出望外
(2)弥漫
(3)瞻仰
3. 森(森林 ) 钩(鱼钩 ) 搪 (搪瓷碗 )
禁(禁止 ) 购(购买 ) 糖( 糖块 )
4. 一( 片 )掌声 一(天)时间
一( 个 )水塘 一( 点 )野菜
一( 声 )问候 一( 封)书信
5. 照顾——关照 鲜美——鲜嫩 快活——欢快
威胁——威逼 严厉——严格 闪烁——闪耀
6. (1)太阳把地上的水晒干了。
(2) 小燕子掠过湖面。
二 课外阅读
1.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2.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3.比喻。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4.不矛盾。“模糊”是因为眼眶里满是泪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雾蒙蒙的;“清晰”是无名战士的不朽精神,这在卢进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5.略
课件43张PPT。 金色的鱼钩 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激趣导入 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现在,让我们走进《金色的鱼钩》一课,看看长征途中又有怎样感人的故事吧!自读课文识字解词我会读(1)根据拼音读一读(2)开火车认读生字
稞 胁 筷 搪 敛 搀 奄 噎
kē xié kuài táng liǎn chān yǎn yē识字解词认读生字一起来捡松脂球识字解词我来组词理解词语【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造句:他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造句:夕阳已经收敛了余晖。理解词语【鼓励】激发;勉励。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 。
【严峻】严厉,严肃;严重。造句:他现在正面
临着严峻的考验。
【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多音字嚼 jiáo 细嚼慢咽
jué 咀嚼
牛吃草虽然细嚼(jiáo)慢咽,但是不会停止咀嚼(jué)。和 huò 和稀泥
huó 和泥
hé 和气
hè 附和多音字弄 nòng 摆弄
lòng 弄堂
弟弟正在弄(lòng)堂口摆弄(nòng)自己的新玩具。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本文中的故事即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的途中。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朗读课文初读感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写了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病号、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给病号吃、 “我”发现老班长秘密、老班长牺牲等几件事。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过草地时,“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病掉队,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3-22):写老班长在断粮之后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却忍受着饥饿,一口也舍不得吃。
第三部分(23-33):写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倒下了。
第四部分(34): 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自读课文,按照下面的小标题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段落。硬咽草根鱼骨头 ( ) 耐心劝导小梁 ( ) 命令战士喝鱼汤 ( )奄奄一息让鱼汤 ( )千辛万苦找食物( ) 3-5 6-8 9-19 20-22 23-33 老班长接受任务 ( ) 1-2 保留鱼钩念班长 ( ) 34 整体感知精读感悟 同桌合作学习:
(1)快速朗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B.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a.这一段作者都写了什么,有什么含义?
b.为什么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老班长接受任务 (1-2) 老班长 我 另外两个小同志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人物:合作探究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合作探究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1)这一段作者都写了什么,有什么含义? 这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写出了老班长饱经风霜。
(2)为什么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老班长善良、朴实的高贵品质。精读感悟 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 .学习第3自然段,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一天,
B .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a.哪些动词,写了老班长极其迫切的心情?
b.喜出望外是什么描写?
c.从动作、神态描写说明了什么?千辛万苦找食物(3-5)合作探究 学习第3自然段,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担心我们的身体,愁得睡不着。说明老班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合作探究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1)哪些动词,写了老班长极其迫切的心情?
跑 取出 烧红 弯成
(2)喜出望外是什么描写?
神态描写
(3)从动作、神态描写说明了什么?
老班长尽职尽责。精读感悟硬咽草根鱼骨头(6-8) 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6-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交流探讨: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 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a.哪些动作,说明骨头难以下咽?
b.从动作和神态描写我们看到怎样的班长?合作探究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 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1)哪些动作,说明骨头难以下咽?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
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2) 从动作和神态描写我们看到怎样的班长?
从动作和神态描写中可以看出老班长吃鱼骨头充饥忍受的巨大
痛苦,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精读感悟耐心劝导小梁(9-19) 讨论:找一找老班长劝小梁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疼爱小战士,牢记党员职责动作、语言描写合作探究 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神态、语言描写 一心只想他人合作探究精读感悟命令战士喝鱼汤(20-22) 前后桌交流学习:
讨论: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神态 描写对比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他说:“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合作探究 好处
可以表现老班长一心只为他人的高贵品质,对刻画老班长的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句有怎样的作用?
合作探究 集体讨论:想一想:我们接近草地边时,老班长状态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合作探究奄奄一息让鱼汤(23-33)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神态、语言、动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合作探究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语言描写语言:牢记使命、关心战友合作探究老
班
长
是
一
个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人牢记使命……革命乐观主义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将老班长刻画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阅读最后一段,讨论:怎样理解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长满了红锈”是写实。 “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这句话不仅赞美了老班长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而且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合作探究说一说:你想对这样的老班长说些什么呢? 老班长你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停地鼓舞小战士的斗志和走出草地的信心,我们要向你学习这种精神。 敬爱的老班长,您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是你们一代人的付出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1.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2.采用第一人称来写,真实、朴实,感情真挚。归纳写作特点合作探究拓展阅读 描写长征的诗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鱼钩 ( )的声音
( )的任务 ( )的毅力金色响亮艰巨惊人 随堂检测二、根据要求写句子。
1.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没法去向党报告。老班长鼓励着我们。 随堂检测课文总结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
钓鱼不吃鱼 ——→ 忠于革命
老班长
命令病号喝鱼汤 ——→ 舍己为人作业布置 本文作者描写老班长用了大量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请你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课题
金色的鱼钩
单元
4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6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深切感受老班长忠于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重点句子。
难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现在,让我们走进《金色的鱼钩》一课,看看长征途中又有怎样感人的故事吧!
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激发兴趣。? 1.同学们
通过讲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kē xié kuài táng liǎn chān yǎn yē
稞 胁 筷 搪 敛 搀 奄 噎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一起来捡松脂球,开火车读
4.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造句:他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造句:夕阳已经收敛了余晖。
【鼓励】激发;勉励。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 。
【严峻】严厉,严肃;严重。造句:他现在正面
临着严峻的考验。
【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
5.多音字
嚼jiáo 细嚼慢咽
jué咀嚼
牛吃草虽然细嚼(jiáo)慢咽,但是不会停止咀嚼(jué)。
和huò和稀泥
huó和泥
hé和气
hè附和
弄nòng摆弄
lòng弄堂
弟弟正在弄(lòng)堂口摆弄(nòng)自己的新玩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本文中的故事即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的途中。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6.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写了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病号、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给病号吃、 “我”发现老班长秘密、老班长牺牲等几件事。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过草地时,“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病掉队,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3-22):写老班长在断粮之后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却忍受着饥饿,一口也舍不得吃。
第三部分(23-33):写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倒下了。
第四部分(34): 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3)自读课文,按照下面的小标题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段落。
老班长接受任务 ( 1-2) 千辛万苦找食物(3-5)
硬咽草根鱼骨头 (6-8) 耐心劝导小梁 (9-19)
命令战士喝鱼汤 (20-22) 奄奄一息让鱼汤 (23-33)
保留鱼钩念班长 ( 34 )
三、精读感悟
(一)老班长接受任务 (1-2)
1.同桌合作学习:
(1)快速朗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B.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啊a.这一段作者都写了什么,有什么含义?
b.为什么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时间:1935年秋天 地点:草地
人物:老班长 我 另外两个小同志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a.这一段作者都写了什么,有什么含义?
这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写出了老班长饱经风霜。
b.为什么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老班长善良、朴实的高贵品质。
(二)千辛万苦找食物(3-5)
1.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 .学习第3自然段,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一天,B .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a.哪些动词,写了老班长极其迫切的心情?
b.喜出望外是什么描写?
c.从动作、神态描写说明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学习第3自然段,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担心我们的身体,愁得睡不着。说明老班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2)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a.哪些动词,写了老班长极其迫切的心情?
跑 取出 烧红 弯成
b.喜出望外是什么描写?
神态描写
c.从动作、神态描写说明了什么?
老班长尽职尽责。
(三)硬咽草根鱼骨头(6-8)
1.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6-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交流探讨: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 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a.哪些动作,说明骨头难以下咽?
b.从动作和神态描写我们看到怎样的班长?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 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1)哪些动作,说明骨头难以下咽?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2) 从动作和神态描写我们看到怎样的班长?
从动作和神态描写中可以看出老班长吃鱼骨头充饥忍受的巨大痛苦,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四)耐心劝导小梁(9-19)
讨论:找一找老班长劝小梁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1)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动作、语言描写,老班长疼爱小战士,牢记党员职责 。
(2)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一心只想他人 。
(五)命令战士喝鱼汤(20-22)
1.前后桌交流学习:
2.讨论: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他说:“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神态 描写
“严厉”和“皱纹舒展开”“一丝笑意”对比,说明老班长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句有怎样的作用?
对刻画老班长的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奄奄一息让鱼汤(23-33)
集体讨论:想一想:我们接近草地边时,老班长状态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1)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说明了老班长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语言描写,说明牢记使命、关心战友。
(3)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将老班长刻画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牢记使命、忠于革命、革命乐观主义……的人。
(七)阅读最后一段,讨论:
1.怎样理解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长满了红锈”是写实。 “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这句话不仅赞美了老班长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而且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2.说一说:你想对这样的老班长说些什么呢?
老班长你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停地鼓舞小战士的斗志和走出草地的信心,我们要向你学习这种精神。
敬爱的老班长,您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是你们一代人的付出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八)归纳写作特点
1.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2.采用第一人称来写,真实、朴实,感情真挚。
四、拓展阅读
描写长征的诗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作探究,披文入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通过对情节的分析,感受老战士的光辉形象。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将老班长刻画成了一个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牢记使命、忠于革命、革命乐观主义……的人。
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长征的更多知识,真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堂练习
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鱼钩 ( )的声音
( )的任务 ( )的毅力
二、根据要求写句子。
1.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改为陈述句)
2.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缩句)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本文作者描写老班长用了大量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请你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钓鱼不吃鱼 ——→ 忠于革命
老班长 命令病号喝鱼汤 ——→ 舍己为人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