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市统考模板测试卷(含必读书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市统考模板测试卷(含必读书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6 22:3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市统考模板第三单元测试 (持续更新中)
时间: 90 分钟 分值:100
卷首语:本单元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主题安排,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单元,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道题,细心答题,认真审查,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默写《匆匆》第一自然段,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5分)
. .
. .
. .
. .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pái huái zhēng róng xuán zhuǎn líng lì dān gē

chóu chàng cuō shǒu jīng huáng yī wēi shì shì

三、选择题。(1、3题每小题2分,其它每小题1分,计13分)
1.请把下列每组加点词语中两个错误读音圈出来,并把正确读音写在题后括号里。
A.薄雾(báo ) 旋转( zhuàn) 尽管 (jǐn ) 头涔涔( cén) ( )
B.徘徊(huái) 肩胛(jiá ) 赤裸(luǒ) 泪潸潸(sān) ( )
C.挨着(āi) 绽开(dìng)  耽搁(ge ) 一摞碗(luó) ( )
D.沉郁(yù ) 挽回(wǎn ) 消逝(sì ) 惊惶(huāng) ( )
2.下列词语全都有错的一项是( )
A.锻练 原谅 绸怅 机敏 赤果果 ?D.附合 暄哗 休止 明媚 方传
C.辛而 忧雅 拌倒 体晾 担搁 D.排徊?钮扣 锭开 消逝 怅然
3. 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薄:[ báo ]A.与“厚”相对 B.不肥沃
[ bó ] C.微;少;D.弱.不厚道;不庄重 E.看不起;慢待 F.迫近;靠近
①薄技 ( ) ②日薄西山( ) ③薄( )田 ④刻薄( )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 ? 急遽:着急的样子。
B.绽开:裂开; ? ? ? ? ? ? 惆怅:伤感,失意。
C.饶有趣味:十分有趣; ? ? 呜咽:低声哭泣。
D.自修:自习; ? ? ? ? 叮嘱:再三嘱咐。
5.下列词语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渐渐——逐渐 荒凉——繁荣 B.昏暗——阴暗 吓唬——威吓
C. 缥缈——渺茫 孤独——热闹 D.空虚——充盈 聪明——愚笨
6.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 (比喻)
B.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 (拟人)
C.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 ? (反问)
D.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自问自答)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A.“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我”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自责和懊悔。    
B.文章通过追忆“我”在某个星期六等待母亲带自己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人生第一次盼望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缅怀。
C.《匆匆》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所描写的人、事、物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D.《那个星期天》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8.下列句式转换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成陈述句)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不能做些什么。
B.学了《匆匆》这一课受到了教育。(修改病句)学了《匆匆》这一课,使我受到了教育。
C.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积雪,被阳光融化了,如浮萍,被流水冲走了。
D.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改变语序,意思不变)在叹息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闪过了。
9.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B.“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情感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景物的变化而抒发的。
C.心境不同,表达的感受也不同。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
D.写文章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10.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别了,语文课》中“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合格;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要好好自修国语。
B.《别了,语文课》中“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C.《别了,语文课》中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身边的景物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D.《别了,语文课》中用几个具体事例写出“我”对国语课的真实情感。
1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围绕“老阳儿”写了两件事:(1)冬天,毕大妈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2)夏天,母亲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B.《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C.《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D.《阳光的两种用法》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这两件事,把情感融入其中,自然地流露了内心的情感。
四、填空(10.5分)
1.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____。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_______________时,他又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我脚边飞去了。
2.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__________。文章紧扣“_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但是由于家务繁忙,一次次爽约,最后没有去成的事。在那个星期天,“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_____________、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_______、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_____________,到最后等待结束,_____________的心理过程。
4.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在《文心雕龙》中曾说“ ,辞以情发”,意思是说 。
五、经典诵读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10分)
1. 濛和麦克尔一起去了( )。A.英国B.美国C.法国
2.叶叶她患有( )。?A.青春期抑郁症 B.白血病 C.心脏病 D.脑瘤
3.最后是( )告诉叶叶真相的。 A.刘莎 B.老师 C.唐伟
4.叶叶( )学的最好。 A物理 B英语 C中文
5.麦克尔是( )人。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6.本书主人公是( )。 A叶叶 B刘莎
7.刘莎为什么一-次一次的揭穿谎言? ( )A她想作弄叶叶B她嫉妒叶叶
8.叶叶自杀过几回?( ) A一 B二 C三
9.最后叶叶的爸爸出来了吗?( )A出来了 B没有出来
10.最后叶叶的爸爸给了叶叶什么东西? ( ) A 发卡 B信
六、阅读理解。(21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2分)
?? ????? ?????? ??????? ???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2分)




?

???????????????????????????????????
(二)《十五夜望月》(5.5分)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1分)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 ,冷露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望 ,不知 / 秋思/ 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1分)
3.先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5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1分)
5“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2分)
?
?(三)匆匆(节选)(6.5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匆匆》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0.5分)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  (2分) 
句中“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裸裸的回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画线句子把“过去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
A.作者在抱怨这个世界,埋怨自己,觉得白来世界走了一遭。
B.这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内心独白。
5.“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设问句,思考人生的价值 B.反问句,表达对时间飞逝的感慨 C.否定句,心情十分无奈和沮丧

(四)傣家竹楼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5分)
别致—— ?? ? 祝福—— 蜂拥而至—— ???
2.傣家竹楼的特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造竹楼有哪些风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4.从建造竹楼的风俗中,你感受到傣家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1分)
A.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B.热情好客,多才多艺。


八、快乐习作。(30分)
生活,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多少开心的故事;生活,是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奏出了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生活,是一棘美丽的茉莉,爽朗的欢笑声像茉莉散发出的醉人芳......
请以“想起来就”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开心、难过、气愤、害怕、好笑”等词语。2.作文有中心,有条理,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450字。




[来源:学科网] [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
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徘徊 蒸融 旋转 伶俐 耽搁 惆怅 搓手 惊惶 依偎 逝世

二、 cáng nuó zhēng róng bó hén xuán zhuǎn jǐn zhuàn
huái cén shān jiǎ luò luǒ zhē wǎn líng lì

二mèi dɑo jù āi bō piāo zhàn kā chā ge chóu chàng xià hu
三1 A bó zhuǎn B jiǎ shān C zhàn luò D shì huáng
C 3.CFBE 4.A 5.B 6.D 7.A 8.B 9.B 10.C 11.A

1.略2.朱自清 散文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 无奈和惋惜
3,史铁生 万分期待 耐心 焦急万分 期盼落空
4.刘勰 情以物迁 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
五BABBC ABBAA
六(一)(1)短小、真实、即时、方便?
?(2)示例:微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二)
1.画去: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二个 ?第一个
2.中秋 ?赏月吃月饼
3.全,都。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4.庭院 ?月光 ?树木 ?乌鸦 ?露水 ?桂花 ?秋
5.冷 ?白 ? 无声 ?作者王建
(三)1.朱自清2.婴儿光着身子降临到这个世界 毫无作为地离开人世
3.轻烟 薄雾 时光易逝,不留痕迹的特点 4.B 5.B
(四)1.示例:新颖 祝愿 一拥而入?
2.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3.中柱进村全村迎接,泼水祝福;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架竹 楼仪式,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