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市统考模板第三单元测试 (持续更新中)
时间: 90 分钟 分值:100
卷首语: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语文要素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单元,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道题,细心答题,认真审查,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默写《清明》,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3分)
. .
. .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ú hào mù tóng jiā jié jì lù bǎo cún
ōu zhōu chuàng jǔ zhì huì shè jì shè huì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22分)
1.请把下列每组加点词语中两个错误读音圈出来,并把正确读音写在题后括号里。
A.携带(xié) 前爪(zhuǎ) 拱桥(gǒng) 创造(chuàn) ( )
B.档案(dǎng) 制造(zhì) 官吏(lì ) 作坊(zuò) ( )
C.咖啡(kā) 摊贩(fàn) 一乘(chéng)轿子 砌成(cì) ( )
D.交税(suì) 朝鲜(xiǎn) 马笼头(lóng) 都城(dōu)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隋朝的李春是著名的桥粱专家。 B.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明的石拱桥。
C.《清明上河图》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杨中外。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 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异:A.不相同的 B.另外的,别的 C.特别的 D.奇怪。
(1)异国他乡( )(2)大同小异( )(3)吸除异味( ) (4)十分惊异( )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 B.独在异乡为异客(另外的,别的。)
C.借问酒家何处有?(请问) D.千门万户疃疃日(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5.下列词语或句子中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改变)教育方式 (改善)生活条件 B.(改进)学习方法 (创造)文字
C. 这些瓷器都是我们中国(制造)的。 D.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造)。
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用法有误的是( )。
A.骑马的人( 不是 )没撞上轿子,( 而是 )吓到了旁边的两头小毛驴。
B.赵州桥( 不但 )坚固,( 而且 )美观。
C.( 因为 )帛的价钱太贵,( 所以 )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D.蔡伦改进的纸(不但)轻便好用,(而且)价格便宜。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第一个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B.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劳动节、中秋节。
C.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D. 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8.下列句式转换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改为“被"字句)文字被人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 张择端画的画十分传神。(改为反问句)?张择端画的画难道十分传神吗?
C.赵州桥是由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的。(缩写句子)赵州桥是李春设计的。
D.赵州桥是石拱桥。(扩句,至少两处)雄伟的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9. 《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因为它描绘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 )
A.北宋的风俗人情、人际关系。 B.当时的桥梁建筑情况。
C.汴京的皇宫生活画面。 D.当时的道路交通状况。
1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前爪”的“爪”读zhǎo,“鸡爪”的“爪”也读zhǎo。p
B.“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赵州桥是唐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D.《赵州桥》一课既写了赵州桥的坚固,又描写了它的美观。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总把新桃换旧符”是指人们用新的桃树换掉旧的纸张。
B.“元日”的意思是原来的日子,在诗句中指农历春节。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D.《清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愁、惆怅的心情。
四、填空(8分)
1.(1)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1分)
(3)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花中君子:_______________。(1分)
2.“元日”是指农历的? (时间),从《元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我联想到了春节时辞旧迎新的 景象。(2分)
3.? 时代,蔡伦改进了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1分)
4.在本单元里,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省赵县的 ,它是隋朝的石匠?? ?设计并参加建造的;我们还欣赏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它描绘了 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2分)
五、经典诵读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10分)
1、贾梅前程似锦,可能成为一流的____。( ) A、舞蹈家 ?B、演员 ?C、作家
2、贾里的学校要举行____校庆。( ) A、二十年 ?B、三十年 ?C、四十年
3、贾里和贾梅是____。( ) A、双胞胎 ?B、同学 ?C、无关系
4、三剑客中____以头脑发达著称。( ) A、贾里 ?B、鲁智胜 ?C、陈应达
5、陈应达在智力大奖赛上为班里赢了一枚____。( )A、金牌 ?B、银牌 ?C、铜牌
6、____因为吸烟又一次成为一个悲剧性人物。( ) A、陈应达 ?B、贾里 ?C、鲁智胜
7、____帮鲁智胜戒掉了香烟。( ) A、贾里 ?B、老鲁 ?C、陈应达
8、____是家里的爸爸的密友。( ) A、邢老师 ?B、徐老师 ?C、查老师
9、爸爸管小阁楼叫____。( ) A、图书角 ?B、小金库 ?C、图书馆
10、____的作品真是一座文化的金字塔。( ) A、查老师 ?B、爸爸 ?C、莎士比亚
六、阅读理解。(22分)
(一)(6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2分)
2.“独”的意思是?? ,“倍”的意思是?? 。(1分)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 ?,是农历 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 和 。(2分)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喜欢秋天。?B.思念亲人。(1分)
(二) (6分)
?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回首遥望(? ?)? A.第一?? B.头?? C.首领
(2)双龙戏珠(? ?)??A.玩耍,游戏??B.开玩笑,嘲笑??C.戏剧,也指杂技
2.这段话主要突出了赵州桥(? ?)的特点。A.坚固??B.美观??C.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分)
3.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A.引出下文??B.承上启下:领程。C.点明中心 (1分)
4.选段中描写了 种不同形态的龙,分别是: 。(2分)
(三)粽??子(10分)
??每年端午节,妈妈总要给我包粽子,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 )的芦叶包裹着( )的糯米和( )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粽子不但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老人们说吃粽子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3分)
2.短文写了粽子的 、 和 ,还告诉我们吃粽子是为了 。(2分)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比作? ? 。(2分)
4.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2分)?
? 。
5.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 、 等习俗。?(1分)
八、快乐习作。(25分)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还有独特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向大家介绍一一种你熟悉的传统文化吧!不少于300字。
[来源:学科网] [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
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 符号 牧童 佳节 记录 保存 欧洲 创举 智慧 设计 社会
三
1.A zhǎo chuàng B dàng zuō C shèng qì D shuì dū
1. 2.D 3. B A C D 4.A 5.D 6.A 7.D 8.B 9.A 10.D 11.D
四
1(1)牧童遥指杏花村 (2)琴棋书画 望闻问切 (3)笔墨纸砚 梅兰竹菊
2 正月初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
3东汉 造纸术 4.赵州桥 李春 清明上河图 北宋
五 ACACA CACBC 13 26 18 57 18
六
(一)
1.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唐 王维 3. 独自 更加
3. 重阳节 九月初九 登高 插茱萸 4,B
(二)1.B A 2.B 3. B 4. 相互缠绕的龙;两条飞龙;双龙戏珠
(三)1. 绿色 白色 红色 2.形状 颜色 滋味 纪念屈原
3.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枣子 玛瑙
4. ①粽子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 ②表达对屈原的怀念。
5. 赛龙舟、 挂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