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看拼音写出词语,我能做到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liè huǒ rén jiān shēn shān
qīng shān jiān jìn dōng xī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烈火焚烧若等闲(xián xán)
立根原在破(pò bò)岩中
3.比一比,组一组。
浑( ) 烧( ) 破( )
挥( ) 浇( ) 波( )
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2)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_, 烈火焚烧若等闲。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3)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 ?
三、课外阅读。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独自开与____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3)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
(4)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烈火 人间 深山
青山 坚劲 东西
2. 闲(xián)
破(pò )
3.浑(浑水 ) 烧( 烧火 ) 破( 破坏)
挥( 挥手) 浇(浇水 ) 波(波浪)
4. (1)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 任:任凭,无论,不管。
5. 千锤万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岩中
二、课内阅读
(1)写的是生长在高山破岩中的竹子。
(2)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3)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三、课外阅读
(1)早春或初春
(2) 墙角 凌寒 数枝梅
(3) 凌寒独自开
(4) 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第10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古诗三首
单元
4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6年级
学习
目标
1.目标知识与能力
会写“锤、凿、焚 ”3个字。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石灰吟》《竹石》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学习《石灰吟》中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竹石》 正直倔强,高傲倔强的风骨。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诗。
难点
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诗》,再来看一下加点字的读音?
燕山 金络脑
2、回顾一下课文,《马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期望,以及不被重用的苦闷。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认识一位诗人——于谦。
出示课题:《石灰吟》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复习、叙述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chuí záo fén
锤 凿 焚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二、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锤 凿 焚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 锤
上下结构:焚 凿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钅+垂=锤 林+火=焚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锤-钅+氵=睡 焚-林+分=炃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锤、凿、焚 ”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锤:左窄右宽,右部中间“艹”的一横最长。
组词、造句
凿:注意“凵”框儿里面不要写成了“羊”。
组词、造句
焚:上小下大,“火”要写得舒展。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简介作者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2.创作背景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阅读古诗,说说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7.理解诗意。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四、赏析诗歌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 赏析诗意.。
B. 了解于谦。C.诗歌表达的主题。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谁知道烧制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
千锤万凿——开采?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吗?
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 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肚;
②烈火焚烧——焚烧? ?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着怎样的煎熬?
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
理解“若等闲”:可是我们的石灰表现得怎样?而对烈火焚烧,你知道石灰的内心想法吗?它会怎么说?
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③粉骨碎身——粉碎?
石灰有什么变化?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洁白的石灰。
④清白留世——使用?
?那么石灰经受着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要留清白在人间
用一个词语来赞扬一下石灰?
不畏艰险,坚强不屈,不怕牺牲,意志坚强
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赞扬)。 ?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于谦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瓦剌军乘胜追击,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防务,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
这首是就是于谦的写照。
(3)诗歌的主题。
《石灰吟》这首诗通过吟咏石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五、学习《竹石》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画家王冕的《墨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画家的写的《竹石》。
出示课题:《竹石》
2.走进作者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六、初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阅读古诗,说说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3.理解诗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七、赏析古诗
1.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 赏析诗句。
B.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C. 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咬定青山不放松” ?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立根原在破岩中” 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两句诗句展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 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
坚韧不拔 生命力极强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 ?
(4)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 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
(5)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
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小结:《竹石》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 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 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 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 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 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八、拓展阅读:
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识字、理解词语。
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
问题活动探究
通过合作掌握字音、字形。
理解诗意,感受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结合文本体会了石灰石历经千锤万凿、列火焚烧、粉骨碎身等痛苦的煎熬终于成为石灰的艰难历程,对石灰产生了无限? 的敬佩之情。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描述中,引导学生走向文本,帮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意境。学生从诗句中想象意境,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无声处感受石灰内心的情感,于无声处见真情。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读出对石灰敬佩之情。
通过探讨、合作,体会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课堂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语。
东西南北 ( ) ( )
千磨万击 ( ) ( )
二、将《竹石》补充完整。
咬定青山 ,立根原在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若等闲
石灰吟 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
直抒胸臆→要留清白
竹 → 咬定 坚劲 任
竹石 托物言志
人 → 顽强 刚直 无所畏惧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课件46张PPT。古诗三首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复习导入燕山金络脑yānluò复习导入 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期望,以及不被重用的苦闷。
回顾一下课文,《马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自读课文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别人。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识字解词我会读(1)根据拼音读一读(2)开火车认读生字锤 凿 焚 chuí záo fén 识字解词认读生字 。识字解词锤
凿
焚我 来 组 词锤炼 锤打确凿 开凿 自焚 焚烧生字书写锤 凿 焚 生字书写游戏:送字宝宝回家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锤凿焚生字书写钅+垂=锤
林+火=焚锤-钅+氵=睡
焚-林+分=炃生字书写锤 锤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中间“艹”的一横最长。
chuí生字书写凿 凿 书写指导:注意“凵”框儿里面不要写成了“羊”。
záo生字书写焚 焚 书写指导:上小下大,“火”要写得舒展。
fén生字书写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走近作者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指导朗读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词语解释理解诗意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赏析诗词 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 A. 赏析诗意。B. 了解于谦。C.诗歌表达的主题。
赏析诗词谁知道烧制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①千锤万凿——开采?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吗? 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 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肚。赏析诗词②烈火焚烧——焚烧? ?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着怎样的煎熬?
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
理解“若等闲”:可是我们的石灰表
现得怎样?而对烈火焚烧,你知道石灰的
内心想法吗?它会怎么说?
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
不在乎!赏析诗词③粉骨碎身——粉碎?
石灰有什么变化?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洁白的石灰。赏析诗词 ④清白留世——使用?
? 那么石灰经受着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要留清白在人间
用一个词语来赞扬一下石灰?
不畏艰险,坚强不屈,不怕牺牲,意志坚强
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敬佩、赞扬 赏析诗词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赏析诗词了解于谦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瓦剌军乘胜追击,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防务,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
这首是就是于谦的写照。课堂小结 《石灰吟》这首诗通过吟咏石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诗歌的主题。新课导入 我们学过画家王冕的《墨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画家的写的《竹石》。
学习《竹石》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走进作者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指导朗读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词语解释理解诗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赏析诗词
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 赏析诗句。
B.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C. 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
赏析诗歌 (1)“咬定青山不放松” ?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立根原在破岩中”
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赏析诗歌 两句诗句展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 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
坚韧不拔 生命力极强赏析诗歌(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赏析诗歌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 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赏析诗歌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 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赏析诗歌 《竹石》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 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 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 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 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 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拓展延伸 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课堂检测一、照样子写词语。
东西南北 ( ) ( )
千磨万击 ( ) ( )
二、将《竹石》补充完整。
咬定青山 ,立根原在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
春夏秋冬 喜怒哀乐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 不放松 破岩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课文总结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
?
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若等闲
石灰吟 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
直抒胸臆→要留清白板书设计 竹 → 咬定 坚劲 任
竹石 托物言志
人 → 顽强 刚直 无所畏惧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