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孙权劝学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
2.理解下列加色词语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谓……曰: )
②卿今当涂掌事(当途: )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以: )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孤: ;
治经: )
⑤但当涉猎(但: )
对……说
当道,当权
用,拿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只,只是
课前检测
⑥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 ]
⑦及鲁肃过寻阳(及: )
⑧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 )
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 )
⑩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 ;
而: )
谁(哪一个)比得上……
到,等到
重新
代词,这样
于是,就
连词,表承接关系
知识检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1.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不悦、责备。
3.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诵读指导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诵读指导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诵读指导
合作探究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置疑,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体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关心与厚望。
②吕蒙对孙权劝学有什么反应?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①“不可不学”体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前一句是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④这两句劝说很巧妙,试赏析。
这两句运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读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说,既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却又不失人主的身份,使吕蒙无可推辞。
③这两句话的语气和感情有何不同?
合作探究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曰”描绘出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赞叹。从侧面描写了吕蒙“学”而有成。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⑤鲁肃的表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⑥这句话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用吕蒙近似调侃的话再次突出学习的巨大作用和他的进步之大,言语中充满自得之情,与前文的托词形成对比。
合作探究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合作探究
人物形象概括
①从劝学中的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既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又说明:孙权是一个:对下属亲近、关心、充满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的人。
②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他的话语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变化之大。说明: 吕蒙是一个: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都大有长进的人。
③从对吕蒙的夸赞和与吕蒙结友,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喜爱人才尊敬人才的人。
合作探究
1.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行礼)主公,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军中事务那么多,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孤多吗?孤常常读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
(设计人物语言)
微皱眉头
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
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才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拓展提高
2.考一考你讲故事的能力
拓展提高
学有所思
方仲永
吕蒙
一介武夫
年长乃学
终成大器
五岁能诗
少年不学
泯然众人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3、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拓展提高
4、吕蒙由不学到学有多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拓展提高
写法归纳
(1)言简意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结果,非常精彩。看似简略的闲笔,实则匠心独运。依事实来写,不造作。
(2)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而后通过鲁肃叹学来揭示吕蒙学习的结果,即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又节省了笔墨。
(3)侧面烘托与对比。吕蒙读书的效果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鲁肃话中的“非复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了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品德,赞扬了吕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课堂总结
孙权劝学
吕蒙
孙权
鲁肃
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
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就学
劝学
赞学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示例:乐羊子妻劝夫读书;师旷劝学;孔子劝子路学习等等。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他的变化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2.你还知道哪些劝学的故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