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掌握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发展的表现、近代广播事业、影视事业诞生和发展、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大众报业的发展壹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早在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公元887年)
一、背景 1.进入19世纪,品种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二、概况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在上海由外商创刊,1949年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它前后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2.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
昭文新报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报纸之一。1873年8月在汉口创刊,创办人艾小梅。初为日刊,因销行不畅,改为五日刊,内容以“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样式“仿香港上海之式而作”。因读者甚少,不及一年即停刊。
3.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4.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民国以后的报纸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业分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三、近代报刊业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
报道的深广性;阅读的灵活性;储存方便。
2.影响
①政治:成为宣传变革的工具和利器;
②经济:促进近代民族工商业的繁荣;
③思想文化:传播西方思想文化,推动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广播影视的普及贰一、广播1.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2.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5.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6.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二、电影1.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896年徐园告白:本园于二十日夜至
十二点钟止,内设文虎、清曲、童串、
戏法、西洋影戏以供游人赏玩。2.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取材于《三国演义》,是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用兵的故事,影片于1905年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明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风云儿女》。1927年,有声电影传入中国,《歌女红牡丹》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抗战结束后拍摄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但由于在电影创作中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
5.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红高粱》等相继问世,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增强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影响力。三、电视1.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2.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3.目前,我国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民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沙发土豆(Couch potato),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长了,人就像土豆一样胖胖圆圆的,描述了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个词最早诞生在美国。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叁一、概况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3.从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到各政府部门,互联网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4.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网上购物、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网上远程教育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影响1.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也催生这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2.互联网的使用,也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网络成瘾等负面影响。随堂训练1.大众媒介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是( )
A.电影 B.电视
C.电话 D.报刊2.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当时《民报》属于( )
A.艺术性报刊 B.娱乐性报刊
C.通俗性报刊 D.政论性报刊3.清末戏子杨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 )
A.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
B.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
C.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D.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4.近代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下列哪一部影片首映成功( )
5.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6.“百度一下,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个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