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水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 (?http:?/??/?zk.canpoint.cn?/??)
A.pA>pB 、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15.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如图所示放置,则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
16.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17.如图,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
A.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 B.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
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8.如图,两只相同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乙倾斜时,两管内液面等高,
则 管中液体密度较小, 管中液体对管底产生的压强较大。
19.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容器,容器的高度、容积、质量均相等,当在乙容器中注满某种液体后再由乙容器分别向甲、丙中各倒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液体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
⑴容器底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___ P乙__ P丙,压力F甲___ F乙__F丙;
⑵桌面所受压力:F′甲_____ F′乙_____ F′丙,压强:P′甲_____ P′乙_____ P′丙(填>、=、<)。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20.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如图所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做标记时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
21.[2017荆州]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能进行调节。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在步骤(4)时,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Pa(ρ盐水=1.2×103 kg/m3,ρ水=1.0×103kg/m3,g=10N/kg)。
22.[2016遂宁]小聪学习了固体压强后,爱动脑筋的他想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究竟有哪些特点,小聪进行了大胆猜想:
猜想1:液体内部可能有压强
猜想2: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聪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_______,小聪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如图所示,说明该压强计_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2)调节好压强计后,为了验证猜想1,小聪把探头放入水中,再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有________来判断探头处是否受到水的压强。
(3)在验证其余猜想的过程中,小聪收集到如下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压强计
橡皮膜方向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20.0 朝上 18.5
2 朝下 18.5
3 朝左 18.5
4 朝右 18.5
5 40.0 朝上 36.8
6 60.0 朝上 54.6
7 酒精 60.0 朝上 48.5
①比较序号1、2、3、4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验证猜想3,小聪完成的实验操作应该是表中序号为________的实验。
③比较序号6、7两组数据,可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________有关。
(4)小聪在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法。
25.[2016雅安]小敏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乙和丙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
(1)实验中,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________(选填“好”或“差”);调节好压强计后,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敏把探头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比图乙小,由此,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他的判断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接着他改变图乙中探头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比较图________,得出探头浸入液体中的深度________(选填“越深”或“越浅”),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在此处的压强就越________。
(4)小敏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能力〗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只拔掉b、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水的压强相等
C.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孔比a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D.只拔掉d的孔塞时,观察到有水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
2.[2017自贡]如图所示,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3.[2016漳州]如图甲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如图乙中的( )
4.[2016眉山]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质量与厚度不计)中分别装有深度和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则下列关于液体的密度ρ、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等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B.F甲>F乙>F丙、p甲=p乙=p丙
C.ρ甲<ρ乙<ρ丙、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p甲=p乙=p丙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5.[2016通辽]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 F1=F2 B.p1>p2 F1=F2 C.p1>p2 F1<F2 D.p1<p2 F1>F2
6.[2017长沙]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7.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将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三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C>pB
8.如图所示的管子,下端用一薄片盖住后浸入水中,薄片因水的压力而不落下。若向管中注入100g水后,恰能使薄片脱落。下列几种做法能使薄片不脱落的是( )双选
A.轻轻注入100g酒精 B.轻轻注入100g食盐水
C.在薄片上轻轻放上一个100g砝码 D.以上三种方法都不行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三个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盛水容器a、b、c,三个容器中的水面高度相同。假如现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木球,分别在容器a、b、c中各放一个这样的木球,球仅在重力与浮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设由于容器中放入了木球,使得水对容器a、b、c底部压力的增加值分别为△Fa、△Fb和△Fc,容器a、b、c对桌面压力的增加值分别为△Fa′、△Fb′和△F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a﹥△Fa′ B.△Fb﹥△Fb′ C.△Fc﹥△Fc′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0.容器中装有水,竖直插入一两端开口的试管,并从上口缓缓倒入一定量的食用油后,液面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试管壁B点处外部受到水的压强pB1与内部受到食用油的压强pB2的关系是( )
A.pB1﹥pB2 B.pB1<pB2 C. pB1=pB2 D.无法比较大小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1.[2010上海]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 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 )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12.[2012乐山]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取水灌溉方式是利用了大气压把水压入管内流向B处的
B.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13.[2012北京]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和100c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当质量m?的范围为 时,才能满足p水>p酒精。(ρ酒精=0.8×103kg/m3)
14.[2016北海]动脑学物理,越学越聪明。小武同学看到商贩将水果浸泡在某种红色液体中,他悄悄地取些样品测量其密度,如图所示,步骤如下:
①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一端扎上橡皮薄膜;
②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适当位置,并用铁架台和试管夹固定;
③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样品直到薄膜变平为止;
④对相关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并计算样品的密度。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cm;玻璃管放入水中,没倒入样品前橡皮薄膜向______(填“上”或“下”)凸起;
(2)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品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用ρ水和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计算样品的密度ρ=____________kg/m3;
(5)若读取样品液面所对的刻度值时没有观察液面的最凹处,将导致计算的样品密度比实际值偏____。
15.[2016上海]如图所示,柱形容器A和均匀柱体B置于水平地面上,A中盛有体积为6×10-3 m3的水,B受到的重力为250 N,B的底面积为5×10-2 m2。
(1)求A中水的质量。
(2)求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B上截去一定的高度,B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容器A中水的深度之比hB′∶h水为2∶3,且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求B的密度ρB。
16.[2016上海]为了研究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圆柱体A和B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圆柱体A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⑴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
⑶由实验序号3与8或4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两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存在h不同而p相同的现象。若用圆柱体A、B进一步实验,请在表二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使每一组实验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同。
17.[2009上海]在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p=F/S=mg/S,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小组 槽中液体密度ρ(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深度h(米) 管口面积S(×10-4米2) 质量m(×10-3千克)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帕)
甲 0.8 1 0.05 5 20 392
2 0.1 5 40 784
3 0.2 5 80 1568
4 0.2 10 160 1568
乙 1.0 5 0.05 5 25 490
6 0.1 5 50 980
7 0.2 5 100 1960
丙 1.2 8 0.05 5 30 588
9 0.1 5 60 1176
10 0.2 5 120 2352
①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
②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 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ρ甲、ρ乙、ρ丙)满足关系 ,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参考答案
〖知识整理〗
⑴重力;⑵各个方向;⑶深度;⑷相等;⑸密度;⑹密度;⑺深度。
〖巩固基础〗
1.A 2.A 3.B 4.A 5.A 6.D 7.A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D 15.C 16.C 17.C 18.乙、甲
19.⑴依次:、、、;⑵依次:=、=、>、>。
20.使墙面不同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同种液体深度相同压强相同。
21.(1)液面差。(2)B。(3)相等。(4)变大。 (5)500。
22.(1)相平、漏气。(2)高度差(液面差)。(3)①同种液体内部,深度相同,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相等。②1、5、6。③密度。(4)控制变量法。
23.(1)差。(2)错误。(3)乙丙、越深、大。(4)同种液体同样深度,压强相等。
〖提高能力〗
1.A 2.B 3.D 4.B 5.B 6.C 7.A 8.BC 9.C 10.B 11.D 12.A
13.0.8kgm2.4kg
14.(1)1、上;(2)液体的深度L1和玻璃管浸入水的深度L2;(3) ρ液= L2/ L1×ρ水;(4)1.2×103;(5)小。
15.(1)6kg。(2)5000Pa。(3)1.5×103kg/m3。
16.⑴1、2、3或7、8、9、10。⑵物体浸没后,液体压强不再变化。⑶0.3、0.06。
17.①等于。②5、6、7;无关。③p=ρgh。④密度与深度的乘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