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要点感知 基础达标
要点1 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
1. 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甲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
图乙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
甲 乙
要点2 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2. 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
3. 如图,你知道这两个交通标志的含义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此地到达北京最快要多长时间?
要点3 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
4.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 s,甲运动6 s时通过的路程为6 m,此甲、乙间的距离为2 m,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线( )
A. 一定是图线a B. 一定是图线b
C. 可能是图线b D. 可能是图线c
5.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B.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 s
C.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 cm D. 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6.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A. 图甲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B. 图乙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C. 图甲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D. 图甲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谁跑在前面
7. 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 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 B. 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 D. 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
8. 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9.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 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 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与乙 B. 甲与丙 C. 丙与丁 D. 乙与丙
11.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12. 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于5月17至27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湖北·黄石成功举行。在百米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 )
A. 2.5 m/s B. 3.3 m/s C. 7.0 m/s D.11.1 m/s
13. “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如图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 165 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 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4.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进行长途测试时,该车的平均车速约90 km/h,合 m/s,如果行驶路程为5 400 km,则所需的时间为 h。
15. 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16. 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 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 m,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 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17.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是24 m,前一半路程用时4 s,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2 m/s,求:
(1)该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8.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内,玻璃桥十分新颖、造型简洁美观,与周边自然环境十分协调。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430米,宽6米,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全玻璃结构的桥梁,玻璃桥桥面由三层玻璃叠加而成,每层99块,每块规格3 m×4.5 m、厚2 cm。桥面单层玻璃最低可承载20吨。(g取10 N/kg)
(1)一名游客通过玻璃桥用了10分钟的时间,则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已知此种玻璃的密度为2.5×103 kg/m3,则一块玻璃受到的重力多大?
参 考 答 案
1.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解析】图甲中,自行车与摩托车的行驶时间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得快些;图乙中,自行车与摩托车行驶的路程相同,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的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得快些。
2. 1 静止 【解析】由题意和图示可得,小明行走的路程s=6 000×0.5 m=3 000 m,他步行的速度v===1 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手机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
3. 左牌指此地据北京还有180 km,右牌指汽车限速80 km/h 以内 2.25 h
【解析】根据公式t=,取最大速度80 km/h,从此地到达北京最快的时间t===2.25 h。
4. D 【解析】由题意知,甲比乙先运动2 s,甲运动6 s,所以乙运动时间t=4 s,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 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 m=6 m+2 m=8 m,也可能是s′=s甲-2 m=6 m-2 m=4 m;由v=,乙的速度可能是v===2 m/s,也可能是v′===1 m/s。由图线a,当s=8 m时,t=4 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a==2 m/s;由图线b,当s=8 m时,t=5.5 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b=≈1.45 m/s;由图线c,当s=6 m时,t=6 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1 m/s。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图线,所以选项D正确,A、B、C错误。
5. D 【解析】小球相对于桌面有位置的变化,故小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2个时间间隔,用时2×0.1 s=0.2 s,故B错误;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8 cm,故C错误;AD之间的距离为s=30 cm=0.3 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0.3 s,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1 m/s,故D正确。
6. A 【解析】从题图上看出,图甲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图乙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故选项A错误。
7. B 【解析】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 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 km/h≈13.9 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 m/s;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2 m/s;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
8. A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先加速飞下,到地面时速度为0,在地面啄食时速度为0,被驱赶后加速飞起。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像A是正确的。
9. C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前10 s甲车运动路程大于乙车运动路程,选项A正确;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20 s,即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时间,选项B正确;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是做变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甲、乙在40 s内通过的距离相等,平均速度相同,选项D正确。
10. D 【解析】如果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乙。如果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丙。
11. B 【解析】由题图知滑块的路程s=40 cm+5 cm=45 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 s,滑块的平均速度v===9 cm/s。
12. C 【解析】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中百米纪录略小于10 s,即运动速度略大于10 m/s;中学生百米所用时间要超过10 s,即运动速度要小于10 m/s,不可能达到11.1 m/s;而2.5 m/s和3.3 m/s太慢,7 m/s符合题意。
13. 5 运动 【解析】长江索道全长s=1 165 m,单程运行时间为t=233 s,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v===5 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游客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游客自己是运动的。
14. 25 60 【解析】由题意可知,km/h换算成m/s,先分别进行km、m与h、s的换算,再计算结果,正确方法如下:90 km/h===25 m/s;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公式t=,求出所需时间t===60 h。
15. 20 1 变速直线 【解析】由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则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s=20 cm=0.2 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1 m/s,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相等,路程不相等,所以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
16. 8 0.7 变慢 【解析】反应时间是0.4 s,此时的速度是72 km/h,即20 m/s,所以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20 m/s×0.4 s=8 m,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 m,则经过8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志愿者反应后的距离是s=33 m-8 m=25 m,故志愿者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9 m,即志愿者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 m-25 m=14 m,根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0.7 s,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17. 解:(1)该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3 m/s。
(2)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6 s,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全====2.4 m/s。
18. 解:(1)所用时间t=10 min=600 s,则平均速度v==≈0.72 m/s。
(2)一块玻璃体积V=3 m×4.5 m×0.02 m=0.27 m3,由ρ=得一块玻璃质量m=ρV=2.5×103 kg/m3×0.27 m3=675 kg;重力G=mg=675 kg×10 N/kg=6 75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