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全球航路的开辟;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单元概述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1、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印第安人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沦为奴隶,亚洲的占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直接的联系,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课程标准:1.了解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知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航海历程及结果)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新航路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前后的世界)敢于从事性命相关的航海探险的不是中国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而是西欧人;是他们,驾着前程远大的浪潮——最终将吞没整个世界的浪潮——前进”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材料一 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阅读材料,总结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13世纪大西洋活动成功的经验积累;材料二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和在手工工场做工的工人、师傅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保罗.斯威齐在《再谈全球化》中说,“人们要明白,资本主义从最核心的本质上讲,是一种对内对外都不断扩张的体系。一旦生根,就必然要成长和扩大。” (2)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扩大市场;十五世纪欧洲手工工场(3)社会根源:西欧社会对金银财富以及开拓新市场的迫切要求;材料三 西欧本身贵金属就不多,而为数不多的贵金属在与阿拉伯人进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贸易中又大量流向东方,进一步加剧了严重的金银荒。“在15世纪,追求黄金的热病弥漫全欧洲,其中葡萄牙高烧尤甚”。黄金不足,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王室的收入大受影响,社会矛盾激烈冲突。 (4)重要原因:《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中国和东方的富裕;材料四 当时西欧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 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马可?波罗记》史料阅读:
马可?波罗这样描述 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
宫甚壮丽,在一大平 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堵垣环之,周围约五哩(一哩约等于1.6千米)墙内即此王宫所在, 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思考:从材料中能获取什么信息 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
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稅的十五分之一。
——周一良、吴于應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5)思想根源: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材料五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皮科·德拉·米兰多拉在他的著作《论人的尊严的演讲》中说:每个独立的个体都享有与其个人意志相符的充分自由。我们将人置于宇宙的中心,使他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观察到世界的全部。……他们可以用自由意志成为自己的造物主,把自己造就成想变成的任何人。
《哈姆雷特》:“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6)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威胁着东西方之间传统贸易通道;材料六 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 活必需品。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14世纪以前的世界航路(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
(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7)宗教因素:长期宗教冲突的影响激励西欧传播基督教;材料七:西欧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吴长春《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因》:“伊斯兰世界仍相当强大的状况,使西欧罗马天主教皇急感不安。如此长久的反异教战争,使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几百年的历史都蒙上了浓重的宗教冲突的色彩,人们长期生活在宗教冲突的战火中,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向异教徒作战’、‘复仇与征服’的战争气氛,因而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社会意识必然会受到如此深久的历史影响。”(1)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地圆学说;材料一 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阅读材料,总结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中世纪地图(2)地理知识丰富;材料二 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3)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材料三 造船技术也不断提高。这一切,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 活动材料四 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
“正是陛下(西班牙国王),将我派到上面所说的那些印度地区 ……把他们都教化为我主的信徒。……承诺我重大的赏赐 。”——哥伦布《航海日记》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他们多次进入大西洋,并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亜士在航行中因遭遇大风而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结合图文,掌握迪亚士的航行路线。史料阅读 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在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下,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当船队航行到南纬33度的地方时,平静的海面突然发生了变化,刺耳的风声呼啸着掠过海面,暗蓝色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风暴象一头奔腾不羁的野马狂奔而来,三桅帆船东倒西歪,很快其中一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两艘像树叶一样在海中上下颠簸,狂风将它们向西南方吹去,海岸线不见了,迪亚士一行人飘在茫茫的大海上。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长将它命名为“风暴角”。
结合图文,掌握达?伽马的航行路线。 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口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结合图文,掌握哥伦布的航行路线。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路。他相信“地圆说”,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就可到达中国。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此后,他又三次进行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尽管哥伦布一直没有到达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史料阅读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韌,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结合图文,掌握麦哲伦及其船队的航行路线。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 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 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介入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他的同伴们驾驶“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次环球航行。历史纵横 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
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历尽艰辛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横渡太平洋期间的苦难:“我们所 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 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 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 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 但是,这些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 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具体概述这四幅图所发生的历史史实其他航线的开辟阅读教材,概括英、法、荷、俄等国在新航路开辟中的成就,完成表格。北冰洋练习:根据地图,概述其他新航路的路线其他航路开辟的影响(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2)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
(3)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15—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对比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 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欧洲东西西欧—非洲—印度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第一个找到东方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本课小结思考:中国、西欧远洋航行比较 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向国王宣读中国皇帝的诏谕;尔等顺天道,恪守朕言,巡礼循理安分,勿得违约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表示诚意)来朝,咸赐皆赏。 ——引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1、扬国威
2、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1、掠夺财富;
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政治行为
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
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国力不堪重负
远洋航海业衰落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欧洲:开始崛起
世界:走向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