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十章《《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十章《《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27 11: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设计依据与构想】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 “我想我说”“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第2课时(血型鉴定和输血)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说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
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㈡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㈡教学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
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㈠教师准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书写教案。
㈡学生准备
1.预习。
2.完成同步导学课前预习的相关题目。
www.renjiaoshe.com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导入新课
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
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血液属于什么组织?
血液由什么组成?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
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
二、新课教学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方案: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血液的处理,然后请同学观察课本38页图10-1 血液的分层现象,并让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水(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
血浆(55%)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约占2%)
血液
白细胞
血细胞(45%) 血小板
红细胞
过渡语:人体的血细胞有3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呢?下面让我们通过观察一下人的血涂片来认识它们。
活动二:观察人血涂片
方案: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在学生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再阅读P39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
最多
较多
较少
形态
结构
功能
成熟的无核,呈双凹圆饼状。
含血红蛋白,呈现红色,能运输氧气。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会的贫血症。
体积比红细胞大。
有核,种类繁多。
有的能吞噬病菌。
体积最小,无核。
可以止血并加速凝血。
活动三:我想我说
通过问题“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管道中不停地流动,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液的功能。
方案: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血 液 的 组 成
生 理 功 能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运输氧气
白细胞
吞噬病菌
血小板
止血凝血
活动四: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血常规化验是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然后教师解读 “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供理论依据。
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
检 查 项 目
正常参考值
说明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会暂时增加。贫血时,红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白细胞计数(WBC)
(5~10)×109/L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等情况下,以及女子月经、妊娠和分娩期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等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血红蛋白(Hb)
男:120~160 g/L
女:110~150 g/L
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
血小板计数(PLT)
1.5x1011~3.5x1011 /L
血小板数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血小板数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等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成果检测
1.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细胞运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运走细胞产生的_________等废物。
2.血液是由_________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前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血细胞包括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是      ,它具有  
     功能。
3.当血液里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出
现贫血,应多吃含_________和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4.人体患急性炎症时,表现出_________增多的现象。
5.在血细胞中,有些    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从而保护人体的健康。
四、布置课后作业。(同步导学20-21页13-23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合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的分层现象
水(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
血浆(55%)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约占2%)
血液 白细胞
血细胞(45%) 血小板
红细胞
2、人血涂片的观察
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
最多
较多
较少
形态
结构
功能
⒈成熟的无核,呈双凹圆饼状。
⒉含血红蛋白,呈现红色,能运输氧气。
⒊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会的贫血症。
⒈体积比红细胞大。
⒉有核,种类繁多。
⒊有的能吞噬病菌。
⒈体积最小,无核。
⒉可以止血并加速凝血。
3、血常规数据解读
检 查 项 目
正常参考值
说明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会暂时增加。贫血时,红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白细胞计数(WBC)
(5~10)×109/L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等情况下,以及女子月经、妊娠和分娩期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等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血红蛋白(Hb)
男:120~160 g/L
女:110~150 g/L
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
血小板计数(PLT)
1.5x1011~3.5x1011 /L
血小板数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血小板数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等
4、贫血: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少于3.5x1012 /L),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少于100g/L),人就会出现贫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