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第15课纸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第15课纸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7 11: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纸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研究活动,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纸的过程和结果。
2.知道纸有不同的种类与特点,通过观察、对比、操作实验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纸知识的了解。
3.由纸的发明、发展与种类,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需要灵活选择运用多种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在探究纸的活动中能灵活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纸的不同种类与特点。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有关纸的课件、资料、放大镜、水槽、研究报告单等。
学生准备:白纸、尺子、剪刀、收集不同的纸制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交流感知
师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几件小物品,让学生猜测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带来的纸制品。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后交流对纸的感知。
教师指出本节课的活动内容——走进纸的王国,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纸,了解不同种类的纸的特性。
【本环节首先让学生运用感官初步观察纸制品,交流对纸的感知,让他们认识到纸的种类繁多,用途很广,如何科学地进行观察则需要后续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对带来纸制品的学生加以表扬,以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课前准备活动的热情。】
二、科学观察,深化认知
㈠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进行科学探究经常运用的方法,请学生谈谈对观察法的理解。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科学的观察,并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
【有效的、真正的观察是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很多学生所理解的观察就是一般地看,在这里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观察,然后予以引导,明确观察不同于一般地看,要有目的,有选择,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要和思维相结合。】
㈡ 运用感官,观察白纸
1.请学生交流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白纸。
学生思考后交流:用眼看颜色、形状 ,手摸薄厚软硬,鼻子闻气味……
小结:直接用眼睛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等,是最简单的观察法,即直接观察法。综合运用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即全面观察法。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2.教师提示: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序,注意细节,从不同角度观察,一边观察一边把观察到的白纸的特点记录下来。记录篇幅的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其结论具有科学性。
3.学生展示交流观察记录,师生共同点评。
(白纸的特点:白色、两个面、正面比反面光滑、薄、软、轻、有点透光、可以弯曲、可以撕、可以折并留下折痕、没有什么气味、没有什么味道……)
【走进观察活动,就面临着怎样观察的问题,教师首先设计运用全面观察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张白纸,小结观察纸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活动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同时将学生带入下一个观察活动。】
㈢ 观察比较,深化认知
1.请学生交流还想怎样来观察纸,得出:观察比较不同的纸。
教师出示牛皮纸和宣纸,引导学生说一说该从哪些方面怎样去观察比较。
小结: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的纸,发现差异,抓住特征,深入本质,这是比较观察法。
2.小组实验合作探究: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纸,并做好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及注意事项。
小组同学领取实验材料,精心实施,如实记录。
学生代表展示交流本组的发现与记录。教师适时小结并及时表扬。
我探究纸的记录表
时间: 记录人:
方法 看 摸 撕 叠 写 滴水 浸 其它方法
牛皮纸

宣 纸





3.小组内再去比较不同纸的特点,初步了解常见纸的不同特征。
【为了提高观察效果,在实验过程中要边实验边观察,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这是观察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写得真实不真实;二是可以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观察材料,经常坚持这样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三、细化观察,拓展思路
1.师生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寻找了各种纸中不同的东西,不同种纸中也相同的东西,你们想了解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纸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很好地观察到纸的组成,然后将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撕、揉。
教师补充有关纸的历史知识,并课件展示纸的发明与改进。
2.小组将桌上准备的三种纸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边上有什么?
然后把它们揉成团,揉大约三十下,再小心地把纸团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记录后汇报结果。
小结:这些小毛毛我们叫它纤维。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3.学生又提出问题:纸中的纤维是从哪里来的?
请学生课后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4.整理观察资料。对观察的原始记录予以整理,并根据所记录内容,对文字性记录做归纳性描述,形成观察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做好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重点地观察,这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即特征观察法。观察活动结束后,做好总结交流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亲历研究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纸中的纤维是从哪里来的?让学生课后调查,搜集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开展课后探究。】
四、评价总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评价自己或同学的表现。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想不到普通的纸竟有这么多的特点,只要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去观察,就能发现纸的更多的秘密。随时做好观察记录,这是很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同学们定能练就一双锐利的“发现的慧眼”。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学生了解了原来“熟视无睹” 的纸,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必“了解”的东西。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并自觉地去观察更多新的内容,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锐的洞察力。】
五、拓展活动:倡导节约
倡导节约用纸,举行一次节约用纸的宣传活动。指导学生分小组,写倡议书,在学校内或小区内进行发放,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不能把上下课的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无疑会对学生探究科学的后续学习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不同的纸在软硬程度、光滑程度、透光性、吸水性等方面存在不同,前三个特点的探究方法比较简单,而纸的吸水性的实验相对来说要复杂得多,要求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哪些条件是不变的。在上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对桌上的放大镜、水槽感兴趣,他们多想能马上使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啊!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导入新课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先玩纸,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的欲望。然后让学生汇报玩的过程中的发现,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师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探讨出研究纸的吸水性的科学的、严谨的方法,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思维又展开了第二次探究活动。“二次实验探究法”既提高了学生探究纸的兴趣,又有效地避免了分组实验时因为研究点多而造成杂乱无序的现象,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可谓一举多得。
2、教学感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学生们分组探究的身影。但是,很多的问题也浮现出来:课堂上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敢大胆猜想;分组探究时学生热闹有余思维不足;有的学生只做实验的旁观者,探究活动成了少数人的“专利”……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怎样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我的脑海中……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让我对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科学课的教学不能机械照搬教学模式,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设计,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有序地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趣:
1、导入激趣。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好动且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趣”导入,以“趣”字引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让他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探究中。
2、过程有趣。“趣”字贯穿学生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或通过多媒体手段、开展小比赛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并在实验中体验到乐趣。
二、序:
1.有顺序。有些实验课需要学生完成两个以上探究任务,或者同一个探究主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或多次探究。比如《纸》一课,实现二次探究活动后,学生实验变得井然有序。每次的探究活动学生都要按照实验步骤有序进行操作。
2.有秩序。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到每个小组的分工合作情况,完成实验的进度及实验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并及时鼓励完成快的小组进行再探究再发现。良好的秩序是实验探究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
三、得:
学生“得”到的多少是反映一堂课的高效与否的最好标准。学生兴趣盎然、井然有序地开展实验,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能有所得。小组能够用正确的对比方法进行实验,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的方法,而且发展了能力,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特点

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