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第19课 材料的分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第19课 材料的分类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7 11: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材料的分类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设计,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2.通过设计房屋的活动进行大胆想象;意识到使用材料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根据材料的不同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每组:各种纸制品、毛线、树叶、玻璃杯子、文具盒及相关文具、砖头、少许泥土、金鱼、橡胶制品等。
教师准备:收集并整理材料分类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材料?(生:木材、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等)。
2.媒体展示一辆自行车,让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及所应用的材料?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生:车架、车轮钢圈等都是用钢铁,钢铁比较坚硬;轮胎是用比较有弹性的橡胶;车座是用比较软而且耐用的皮制品……)
教师追问:制造一辆自行车需要哪几种材料呢?
学生交流汇报:
生1:用了钢铁、橡胶、皮及油漆等。
生2:主要用了金属和非金属两类材料。
教师质疑:这两位同学哪一位说的对呢?
3.揭示教学内容,板书课题: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材料,在生活中要学会给它们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材料的分类。(板书:19 材料的分类)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说一说,各种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1.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物品呢?谁能根据自己知道的,说一说每一件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请几位同学来介绍。(学生说的不准确,教师适当地进行纠正。)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可适时板书:木头、纸张-树木,布-棉花,塑料-人工
合成,陶瓷-土,玻璃-提炼合成……
师:黑板上罗列的材料很多,来源也很多,有点乱,可以怎么具体归类?
学生汇报。(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再生材料,不可再生材料)
活动二: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现在,请同学们把小组里的物品集中在一起,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们分类
整理摆放好。(板书:分类)
2.提出分类标准:按材料的不同给物体进行分类。
(1)是否是天然材料;将由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分为另一类。
(2)是否是再生材料;将不可再生材料制成的物品分为另一类。
启发学生还可以用你自己想的办法分类。
3.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进行整理活动。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注意调控学生带来的物品,尽可能让各
个小组材料的数量、种类大致差不多。还可以充实一些常规实验物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分类,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是否是天然材料,教师及时强调什么是天然材料与人工合成材料。
天然材料:树叶、泥土、羊毛、金鱼、花草等直接来自大自然。
人造材料:毛线、纸、橡胶、桌子、书包、学习用具等经过人工加工或改造
而成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都是来自大自然。
预设2:是否是再生材料。教师强调所谓再生材料就是指能够循环利用或短期内能够再生。
再生材料:纸、树木、羊(短期内能够再生);土壤、水(能够循环利用)。
不可再生材料:煤炭、石油等矿产品。
教师质疑: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大量使用可再生资源,不
需要担忧资源枯竭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如:
过度砍伐,森林就会变成不可再生;水被污染后也不能再循环利用……
四、拓展活动,倡导节约
1.设计一间自己喜欢的房间
(1)提出活动建议:
设计一间自己喜欢的房子,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车或其他物品,可以根据
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新设计。设计中说出各部分应该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设计时,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提示,提倡合作。
(2)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说一说:各部分用的是什么材料,说明使用本材料的理由。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2.利用废材料制作工艺品
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都来自大自然,由于对材料的使用出现了一
些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来看。(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1)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些什么?
预设1: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严重,我们平时要养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
预设2: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学会合理利用废弃资源。
(2)制作工艺品。
师:用剩的铅笔头、塑料瓶等都可以回收利用。下面是几个同学对废材料的再利用,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师:看完这些作品,相信你也在摩拳擦掌,准备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出一份力,
赶快拿出你们的材料,大显身手吧。
(3)学生制作并展示。
3. 教师总结:正确的分类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大家了解了分
类的方法,以后研究起材料来就方便多了。这一单元结束了,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建议大家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材料的问题展开探索,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发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开始设计了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用媒体出示学生非常熟悉
的自行车,思考各个部分要用什么材料来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此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给学生一些物品,让他们小组合作分类,分完类之后说一说,为什么
要这么分,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由学生自己总结材料的名称“木材、金属、塑料、黏土、纸”,而不是教师给出标准,让学生对应着分类。这样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更有深度、活动的难度也会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2. 使用建议。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分类材料和材料的回收利用,两个环
节。因为前面一块内容设计得过于浅显,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教学活动,所以后一块回收利用的部分用时过多,其实10分钟的教学时间就够了。虽然我准备的“变废为宝”作品大欣赏很有意思,也很吸引眼球,但是也要把握好课的重心,不要有所偏向。  
3、需破解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准备更充分的材料来供学生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