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15 无言之美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概念词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把握文章内容,梳理论述思路。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重点 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难点 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关键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大家学过美术,欣赏过美术作品吧? 美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这,就是所谓的无言之美。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无言之美》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字词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分析作者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以及无言应从哪方面着手。 文章的段落层次 课前请大家预习本课了,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吧。 教师讲授: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注意读音: 意蕴(yùn) 心旷神怡(yí) 姑且(qiě) 信手拈来(niān)缥缈(piāo)顷刻(qǐnɡ)譬如(pì) 栩栩如生(xǔ)寂寥(liáo) 解释成语: 心旷神怡:轻描淡写:栩栩如生:尽善尽美:铢两悉称:闲情逸致:目不忍睹:信手拈来 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教师总结: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文章可以划分哪几层,写出大意。 教师提示:可分三部分 学生举手介绍,预期: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小组之内互读互听,共同识记生字 分享解释: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自由朗读课文,分析讨论。 预期引导:第一部分(1—3):引出论题:生活中充满“无言之美”。 第二部分(4—12):从不同的方面,采用不同的论证方式,论证了“无言之美”。第三部分(13):归纳总结,得出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作者列举哪些方面的实例,归纳自己的观点 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探究“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 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重点句子理解 链接生活,感悟升华 请大家再读课文,进一步探究如下问题: (1)作者列举哪些方面的实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的? 教师总结: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教师归纳:“言不尽意”。 (3)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教师总结: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将“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5)如何理解“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这句话的意思? (6)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有何启示? 教师总结: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学生精读课文,分析思考。 预期引导: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之美。 小组讨论后组织语言回答:同意,美术作品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真实的,若美术作品说谎,就脱离了现实生活,失去了艺术的真实性。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与教师一起分析论证方法。 学生结合文意,尝试分析: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意旨……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诗句,哪些能体现“无言之美”?请列举几例。 2、为什么“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 学生回忆整理,分享交流,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分析,预期引导:详细地描述仍不能尽意,笼统地描述却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达到了余味无穷的效果……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