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虽有佳肴 ——《礼记》Page ? 1《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读准字音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yáoqiǎngyuèxiào注意停顿(结合课后练习“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 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
佳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 ( ) 旨 ( ) 至道 ( )
善( ) 困 ( ) 是故( ) 自强 ( ) 自反( )
故曰:教学相长 (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jiā yáoqiǎngyuèxiào即使甘美最好的道理自我勉励好处不通,理解不了所以反省自己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速读课文,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语(
1
)虽
.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
2
)弗食
.
,不知其旨
.
也
????
食:
????????
旨:
?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也
????
至道:
??????????????
善:
?
???
(
4
)是
.
故
.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
是故:
????????
困:
?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也
????
反:
????????
自强:
?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也
????
长:
?
???
(
7
)其
.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
1
)虽
.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
2
)弗食
.
,不知其旨
.
也
????
食:
????????
旨:
?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也
????
至道:
??????????????
善:
?
???
(
4
)是
.
故
.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
是故:
????????
困:
?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也
????
反:
????????
自强:
?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也
????
长:
?
???
(
7
)其
.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
1
)虽
.
有佳肴
..
????
虽:
?????????
佳:
??????????
肴:
?
???
(
2
)弗食
.
,不知其旨
.
也
????
食:
????????
旨:
?
???
(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
也
????
至道:
??????????????
善:
?
???
(
4
)是
.
故
.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
????
是故:
????????
困:
?
???
(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也
????
反:
????????
自强:
?
???
(
6
)故曰:教学相长
.
也
????
长:
?
???
(
7
)其
.
此之谓也
....
????
其:
????????
此之谓也:
?(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 此之谓也即使好,美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了。反省自我勉励促进。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参考译文
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3、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4、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5、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6《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主题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语言特点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字词归纳1、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5、文言句式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脉络梳理虽有佳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课堂反思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掌握的?? 积累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我能背诵全文啦!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
2、努力提高朗读、背诵的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并树立乐于
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比一比谁最棒1、“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儒家经典读课文,做标记
1、注意生词的音与义;
2、注意句读及语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音和义: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jǔmùguānfènwù通“举”和睦通“鳏”职分,职业憎恶合作探究,疏通文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施行共有的同“举”,选拔培养把···当作亲人,奉养把···当作儿子,抚育尽享天年为国效力顺利成长同“鳏”,老而无妻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供养因此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合门插门闩和睦、平等兴起作乱、害人阴谋发生职业及时婚配憎恶私藏(在公务中)不尽全力这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请口头翻译全文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而且)要使老年人能终其晚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好的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而要把它捡起来),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人们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却不是为了自己(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因此就不会有人搞阴谋,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抢答下面画线的词是谓大同 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讲信修睦 皆有所养 闭而不兴不必藏于己 盗窃乱贼而不作这选拔所以以……为亲培养供养发生造反私藏兴起二、翻译下面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儿子为儿子。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寡、孤、独、残疾者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4、男有分,女有归。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全文结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 .人人都能得到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二层:分说第一层 :总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第三层:结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外户而不 闭权力、财物公有化选举民主化民俗民风
讲诚信、求和平“大同”社会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各抒己见本文所说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拓展延伸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知益旧学”的他,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民主、民生、民权——孙中山 林觉民与妻诀别书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
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想一想,议一议:
我们如今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如果不是,我们该如何努力?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
2、在现在来说:
3、能否实现?不满现实,向往美好激励人们,意义深远美好幻想,世外桃源背诵指导可试一试抓重点词句背诵法 大道之行也, ,选 与 ,讲 修 。故人 , 使 , , ,矜、
、 、 、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女 。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是故谋 , ,故 ,是谓大同。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学法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