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 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 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7 13:24:47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
历史开学考
(本卷共2大题,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B )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C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  D.以法治国
3.如下图,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D )
4.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如图)总结了南北朝时北方农业技术的新成就。该书( C )
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 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
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  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露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C )
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
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6.某史学家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而采取的措施有( B )
①推行郡县制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军“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最高是二十等爵“彻侯”,有封地并可征收租税。这一规定使秦国( B )
①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②军功地主大量涌现③宗室贵族势力加强④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商鞅变法期间,土地占有权扩展至庶(平)民,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数量庞大的独立的自耕农。与这一变化相关联的变法措施是( D )
A.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9.《帝国的终结》一书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D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10.“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下列解读符合材料信息的是( C  )
A.王国已完全不听中央号令 
B.诸侯王可在西汉全境随意任免官吏
C.武帝采纳建议,颁布“推恩令”
D.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汉服,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A )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学习汉礼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2.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A )
A.兽医术、畜产品等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13.史书记载,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神农耕而作陶”。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C )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
14.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B )
A.云南元谋 B.陕西西安半坡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余姚河姆渡
15.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1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D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17.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当时出现了( C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18.秦朝末年,右图所示的四个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对秦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①地最后被项羽率领的军队包围
B.②地发生的战役中歼灭了秦军主力
C.③地建立了“张楚”政权
D.④地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9.右图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C )
大一统 B.民族交融 C.政权分立 D.繁荣开放
20.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C )
A. 禅让制的推行 B. 世袭制的出现 C. 分封制的实行 D. 郡县制的推广
二.综合题(共40分)
21.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是古代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 《礼记》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相传尧年老的时候选举有才能的舜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四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五 秦朝的某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影响深远。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禅让制。联盟内民主推举首领。 
(2)材料二中“家天下”指的是什么?(2分)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其取代了材料一中的制度?(2分)
世袭制。启继承禹的王位。 
(3)材料三的文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状况?(1分)实施这一做法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西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1分)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整个国家?(1分)根据材料五指出,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了历代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2.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都有哪些?(2分)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2分)
周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安抚前朝遗民,赢得民众支持。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材料三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将同姓贵族分封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巩固西周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材料四 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3)根据材料四,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该变化导致的后果。(4分)
诸侯不再朝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探究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共13分)
材料一: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材料二:
材料三: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得到毛泽东如此高的评价?(6分)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②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④秦朝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指出材料二所示制度的名称和核心,它是怎样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4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材料三图组分别反映秦始皇的哪两项历史贡献?
统一文字和统一货币。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
历史开学考
(本卷共2大题,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  D.以法治国
3.如下图,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
4.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如图)总结了南北朝时北方农业技术的新成就。该书(  )
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 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
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  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露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
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6.某史学家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军“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最高是二十等爵“彻侯”,有封地并可征收租税。这一规定使秦国(  )
①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②军功地主大量涌现③宗室贵族势力加强④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商鞅变法期间,土地占有权扩展至庶(平)民,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数量庞大的独立的自耕农。与这一变化相关联的变法措施是(  )
A.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9.《帝国的终结》一书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10.“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下列解读符合材料信息的是(   )
A.王国已完全不听中央号令 
B.诸侯王可在西汉全境随意任免官吏
C.武帝采纳建议,颁布“推恩令”
D.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汉服,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学习汉礼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2.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
A.兽医术、畜产品等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13.史书记载,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神农耕而作陶”。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
14.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
A.云南元谋 B.陕西西安半坡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余姚河姆渡
15.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1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17.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当时出现了(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18.秦朝末年,右图所示的四个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对秦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最后被项羽率领的军队包围
B.②地发生的战役中歼灭了秦军主力
C.③地建立了“张楚”政权
D.④地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9.右图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大一统 B.民族交融 C.政权分立 D.繁荣开放
20.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 禅让制的推行 B. 世袭制的出现 C. 分封制的实行 D. 郡县制的推广
二.综合题(共40分)
21.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是古代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 《礼记》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相传尧年老的时候选举有才能的舜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四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五 秦朝的某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影响深远。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中“家天下”指的是什么?(2分)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其取代了材料一中的制度?(2分)
(3)材料三的文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状况?(1分)实施这一做法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1分)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整个国家?(1分)根据材料五指出,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2.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都有哪些?(2分)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2分)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材料三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材料四 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3)根据材料四,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该变化导致的后果。(4分)
探究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共13分)
材料一: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材料二:
材料三: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得到毛泽东如此高的评价?(6分)
指出材料二所示制度的名称和核心,它是怎样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4分)
材料三图组分别反映秦始皇的哪两项历史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