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7 15: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主要位于该城市的
A.东部 B.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处为商业区 B.②处为居住区
C.③处为工业区 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3.“你在北方的雾霾里,自强不息;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这是网友在2016年春“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时改编创造的寒潮版《南山南》。寒潮所属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4.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兴建较多的卫星城 D.城市绿地面积
下图为某城镇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有关该城镇功能区分布及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区为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 B.②区为商业区,交通通达度高
C.该城市未来可以向各个方向均衡拓展 D.③区为工业区,对居住区污染较小
6.拟在该城镇新建一大型批发市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如果要在丁地附近建一个工厂,那么最合理的工业类型是( )
A.服装厂 B.钢铁厂 C.电子元件厂 D.电镀厂

8.如果④⑤同为住宅区,对两住宅分化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收入的差异会促进社会阶层的产生,因而高收入社会阶层不愿意与低收入阶层的住宅区相邻 ②知名度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③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读城市化发展阶段表,表中I, II, III分别表示(?)

A.集中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
B.集中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化
C.郊区化.集中城市化.逆城市化
D.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城市交通策略。阅读下表完成下题。
城市
人口密度
(人/百平方米)
平均每户拥有汽车数
上班交通方式百分数(%)

单独开车
公用汽车
公共交通

纽约
92
0.6
24
8.5
53.4

旧金山
60
1.1
38.5
11.5
33.5

芝加哥
47
1.0
46.3
14.8
29.7

波士顿
46
0.9
40.1
10.5
31.5

休斯敦
12
1.5
71.7
15.5
6.5

凤凰城
9
1.6
73.7
15.1
3.3


10.表中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其原因是( )
A.人均收入水平比其它城市高,私人交通发达
B.居住模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大方便
C.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
D.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
11.城市实施“公交先行”策略对城市发展影响中,说法不确切的是( )
A.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B.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C.缓解交通拥堵压力 D.降低能源消耗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示意图,其中E、F、G表示主要功能区,城市布局相对合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正西风 D.正北风
13.若在图中各点布局,不合理的是
A.①建高级住宅区 B.②建休闲娱乐场
C.③建大型仓储中心 D.④建污水处理厂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
①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②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
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下图示意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为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17.城市中甲功能区形成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地租最便宜 C.交通运输便捷 D.人口流量低

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特大城市迅速发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城市化进程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9.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  )
A.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C.城市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
D.城镇密度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种地理信息技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下列能给外出远程旅行者直接提供旅行路线帮助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21.关于丙技术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能有效地动态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②可对各种灾害的影响范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
③可根据人口、交通及其他商场的分布进行大型商场选址的市场潜力分析
④可为城市交通事故、道路拥堵的应急处理提供详细的基本事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海绵城市”通过下沉式绿地系统达到滞水、蓄水、净水、排水和集水目的,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有
A.增加下渗量 B.减少蒸发量
C.增加地表径流 D.减少地下径流
23.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从城市的起源角度看,鞍山、攀枝花、大庆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疗养城市 B.河流干支流汇合处
C.矿产城市 D.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
25.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
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



二、综合题
26.随着“城镇化”政策的深入与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九江作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自然吸引了大批人在此定居,城区众多的湖泊、公园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近年来,九江市规划建设了八里湖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九江市城区公园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哪些?
(2)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九江市老城区可能面临哪些问题?
(3)简述八里湖新区的建设对九江市发展的意义。
27.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图为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和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主体,巨大的北中轴楔形绿地正在形成。这块绿地向南直伸向北二环,向北一直绵延至燕山山脉脚下。南北遥遥相距40公里,北宽南窄,呈不规则的楔形,像个绿色箭头,穿透钢筋水泥的森林直指城中心,故而得名楔形绿地。北京市规划了多条这样的楔形绿地(下图)。

(1)请说明该种楔形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材料二:在北京市,东、西城5000平方米以下,其他城区1万平方米以下的绿地,被称为“小微绿地”。随着大片的城市绿化用地越来越难得,市民家门口的小微绿地建设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在北京市启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背景下,今年小微绿地建设大大提速。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部分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在城市外围建设较大规模的绿地而不是在城区建设微绿地。
(2)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 ?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目前水平____,发展趋于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目前水平____,城市化与工业化____。
2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 18 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

分析18世纪前涅瓦河口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以及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C 6.B 7.C 8.C 9.A 10.B 11.B 12.A 13.C 14.B 15.D 16.D 17.C 18.D 19.B 20.C 21.C 22.A 23.B 24.C 25.D
26.(1)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2)大气、水、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住房紧张(房价高涨);交通拥堵;教育、医疗等压力大。
(3)缓解城市老城区住房、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7.(1)输送新鲜空气的通道,还能加强城市内部和外围的自然联系;吸收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吸附飘(浮)尘,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增加遮阳,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增加下渗,增加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地下漏斗和城市内涝;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地表覆盖,减弱扬沙。
(2)同意:北京城区人口多,地价贵,用地紧张,发展微绿地造成一部分人员的搬迁;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生活成本提高;微绿地面积小,连通性差,生态效益较低。而城郊大绿地不占用城区空间,且生态效益高。
不同意:外围大绿地距离城区远,可进入性差,对城区的生态效益微弱。小绿地对城区的小环境改善作用好,建设难度小。
28.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BC 社会经济发展 早 高 缓慢甚至停滞 晚 低 脱节(不相适应)
29.原因:冬季寒冷,夏季温和,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排水不畅,海水易倒灌。有利条件:临近西欧,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地处河口,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相比,气候较温和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