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蒸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蒸发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7 17: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蒸发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学会利用生活资源和现有材料自行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合作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交流。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感觉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 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蒸发”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关于蒸发现象的诸多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共同设计探究实验,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手帕、课前制作“晴雨计”(结合课本第57页的资料卡)
教师准备:温度计、棉纱、烧杯、水、瓷盘、试管夹、玻璃片、吹风机、三角架、酒精灯、火柴、酒精、能固定温度计的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谈话: 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教师在黑板上蘸水写上“水”,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水没了,看到这种现象,有什么疑问呢?
2. 学生自由质疑:
黑板上的水怎么没了?
为什么水迹先慢慢地缩小,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呢?
水变成了什么?
水到底跑哪里去了呢?
3. 引导学生试着解答(解释蒸发现象)
水可能跑到空气中了!
水好像变成了蒸气,跑天上去了。谁还能举例生活中的类似这种现象?
联系生活现象学生自由列举:教师适时放幻灯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洗过的衣服,慢慢干了。洗过头后,头发也慢慢干了。
雨过天睛,地上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
4. 教师归纳,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说的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都是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通过学生的举例,加深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5. 水变成水蒸气分散到空中,你认为水蒸气是怎样的气体?
二、亲身体验,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预设1: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像水一样蒸发到空气中?
学生可能说不出,(在学生思考时把酒精灯帽打开,引导学生说出酒精)
1.做游戏:师把酒精擦在学生左手背面,让生说感受。
三、实验验证,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1. 质疑猜测:
刚才的游戏,手感到凉爽这说明了什么?
(酒精蒸发时吸热)
真理需要实践证明,下面请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
2.实验验证:温馨提示






动手实验。
(教师计时,学生观察,每隔2分钟记录1次温度)
每组一张记录单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钟) 温度(℃)
0
2
4
……
我的发现:

3. 汇报实验现象:
同学们你们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成功的做完了实验,并且都认真地做好了记录,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一组)汇报:我们组的温度计刚离开酒精挂在支架上时是15℃;1分钟时是12℃;2分钟时是11℃;3分钟时是10℃;4分钟时是9℃。(教师同时在一组坐标系中相应的位置点上点)
现在让我们用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这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通过刚才的实验以及这条图线,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温度是下降的。
这能不能说明多数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二组)汇报:我们组0分钟的时候是15℃;1分钟时是13℃;2分钟时是12℃;3分钟时是10℃;4分钟时是9℃。
(学生模仿老师在坐标系中相应的位置点上点,练成曲线。)
通过观察,发现--温度也是下降的。
小结:第二小组的实验又一次证明了多数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
三、四小组再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三四小组汇报完毕)
4. 归纳实验现象,引导总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通过实验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温度是--下降的!那么,为什么温度计的读数会下降呢?也就是说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因为水蒸发时吸收了温度计液泡里的热。温度计的液泡处在酒精的周围,也就是说酒精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板书: 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5.联系生活:当病人发高烧时,常常用湿毛巾擦拭皮肤或在额头上敷上湿毛巾,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四、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谈话: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我们能不能想办法使水蒸发得快一些?请各组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开动脑筋,想出尽量多的办法,组长同学负责记录大家的高招妙招。
2.学生分组讨论、猜想。
预设2:(引领学生利用生活常识大胆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现在每组桌上都有湿布,(顺手拿起一块湿布)谁能想办法让这块湿布尽快变干呢?
方案1:可以放在暖气片上,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
方案2:可以用风扇吹一吹。
方案3:还可以拧一拧,甩一甩。
……
科学是严密的,需要充足的证据,设计实验,科学验证猜想。
3. 设计实验方案:请各组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利用老师给你的材料或自己准备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想一想怎样证明给大家看。注意设计对比实验时所用的水量都要相等。组内同学都商量意见一致后就可以动手实验了。
4. 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注意事项:控制变量、分工合作、认真观察)
加大难度让学生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影响蒸发的三因素:
结合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小组内共同探究到底水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和温度、空气流动、蒸发面的大小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呢?
学生分组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关系。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指定不同实验组)
方案一、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学生选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两个同样大的盘子、火柴、滴管。)
方案二、研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关系。(学生选微型小电扇)
(学生做对比实验,几分钟后)
5. 汇报交流:
同学们!通过做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二组)(举手)我们组发现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系。
方案一:我们是在两个盘子里分别滴上相同量的水,一个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放在桌上不动,过一会儿,被加热的水很快就蒸发完,变干了,而另一个盘子里的水蒸发的就很慢。因此,我们知道温度高,蒸发的就快,温度低,蒸发的就慢。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会在两个盘子里滴同样多的水呢?
强调对比实验时,我们应该在同样大盘子里滴上同样多的水,只改变温度这样才能正确比较蒸发的快慢是否跟温度有关系。
方案二、我们组发现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有关系。
我们组把两块纱布浸湿,一个用小风扇吹一吹,另一放在一旁晾,用风扇吹的纱布干的快。做实验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呢?两块纱布一样大,湿度相同。
通过实验说明了加快空气流动可以使水蒸发的快。
那同学们想一想,水蒸发的快慢除了和温度、空气流动有关,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预设3拓展利用简单的方法揭示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的大小有关。
学生思考(学生沉默)
(教师随手拿起桌上的湿纱布)这块湿布,你是展开干的快呢?还是叠在一起干的快呢?
6.拓展应用:在生活当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增大面积加快蒸发的现象呢?
学生自由发言:
农民伯伯晒粮食时,都要摊开晒。还有晒衣服晒被子时,也要展开晒。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希望同们们在课下注意留心观察!
7. 总结: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得快一些。
五、收获评价,知识拓展
1. 师:短短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那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4:
知道了什么是蒸发。
知道了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知道了怎样加快蒸发。
很高兴能够在科学课上做实验探究科学知识。
总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知道了什么叫蒸发及影响蒸发的因素。并且课前还做了“晴雨计”,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课堂上的知识做个解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调查蒸发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并做好记录。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如何评价?
3. 你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附:板书设计

20 蒸 发

水 蒸 气
加 热
增大面积 吸热
有 风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课堂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孩子们别开生面的板书:在黑板上蘸水写上“水”迹,直观感受蒸发现象导入新课,学生带着好奇观察水迹渐渐消失,兴趣盎然。引导学生思考:黑板上的水怎么没了?因势利导,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内容——蒸发。学生探究目标确立,探究的欲望由此产生了,这样为后面提出、研究与之有关的问题提供了内在动力。
(2)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过程。从学生提出问题到猜想假设,由设计实验再到实验验证归纳结论逐步递进,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探究活动过程扎实,探究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对蒸发现象的表面认识时,师及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由教师的设计到自己设计靠小组的团结合作,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分析总结影响蒸发的三因素。由现象到本质,对于结论“温度的高低、蒸发面的大小、空气的流通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得出水到渠成。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发展各种能力。使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初步了解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认识到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式与手段。在小组代表交流本组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时,运用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初步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注重观察,科学指引生活。
在生活中很多科学现象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了,课前布置好观察预习,为新课做好铺垫。整个课堂以“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善于观察和发现,自主建构科学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教学理念。让学生敢于对蒸发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学会采集数据,学会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尊重证据。整个探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2. 使用建议。学具的选择不一定按课本上的准备,因地制宜,不过要丰富多样,考虑全面。
3. 需破解的问题。温度计的误差怎样克服。怎样组织好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制作“晴雨计”;怎样激发学生课后调查的积极性,让科学研究延伸到课外?


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浸入酒精中让它“洗澡”前,观察温度是多少。然后让温度计离开酒精挂在铁架台上,耐心观察。温度计的读数会怎样呢?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持平。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