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7 20: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哪些?
2、新的王朝统治者最关注的是什么?会具体怎样做?举出具体例子。
农民起义、外族入侵、权臣篡位、大将夺权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如西汉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唐朝重视吏治,发展生产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陈桥兵变——建国
宋太祖赵匡胤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东京)。
北宋的统一南方


陈桥驿
东京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965年灭后蜀
966
963年
970年
978年
979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当上皇帝后,日夜不安,总担心新建立的政权不稳定,会被大将夺权……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情景体会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是如何具体实施的呢?
归纳要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政治、经济、军事)
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消极影响
军事
政治
财政
收兵权
控制军队调动
将领定期换防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中央:削弱相权
地方:
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实施三年一换制度
州府设置通判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设置转运使
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虽加强了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机构臃肿的后果,
杯酒释兵权
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皇帝牢牢控制了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调兵权,
3、经常临时调换将领;
使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队驻防地
军队驻防地
军队驻防地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皇帝控制了军权,但是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管兵但不能调兵,调兵但不能管兵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相权
政事堂
(行政权)
枢密院
(军权)
三司
(财权)
宰相
副宰相
副宰相
副宰相
1、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2、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权利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转运使
知州、知府
通判
知县
强干弱枝
分化事权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武将地位下降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自学目标:重文轻武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是什么?
重文轻武
压抑武将、文臣统兵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增加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读书风气浓厚、
文化素质提高、
科技文化发达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行政权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北宋盲目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给我们当今国家建设有何启示?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总结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建设现代化军队,研发高科技武器,巩固国防。
《神童诗》
——汪洙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课堂小结
北宋建立
北宋政治
强化集权
军事:收兵权、控制军队调动、将领定期换防
政治: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臣任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
重文轻武
压抑武将、文臣统兵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960、
赵匡胤、东京
经济:
设转运使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