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和抽样调查
【教学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能根据具体情景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及优缺点,了解抽样调查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2.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如何收集数据。如何使收集的数据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何使所收集到的数据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总体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为了解某些情况而采取的两种调查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并要求掌握总体、个体、样本这些基本概念。
(二)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华三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投影片1)
小明: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
表(一)
生病次数 人数
1-2次 83
3-6次 15
7次及7次以上 2
表(二)
?Chart1
83
15
2
Sheet1
1-2次 3-6次 7次及以上
人数 83 15 2
?
比较一下上述两种表示各自的优越性。
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投影片2)
表(一)
生病次数 人数
1-2次 6
3-6次 23
7次及7次以上 71
表(二)
[师]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投影片3)
生病次数 人数
1-2次 4
3-6次 5
7次及7次以上 1
表(一)
表(二)
[师]你同意他们三个人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生1]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生2]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生3]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师]抽样调查应注意什么?
[生]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师]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2.议一议:
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略)
分析:(1)调查目的:了解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一年中生病的次数。
(2)总体:该地区所有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
(3)个体:该地区符合条件的每一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
(4)样本:抽取100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是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100。
[师]你认为年龄多大算老年人?
[生]65岁以上(70岁以上……)。
[师]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我们以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为标准。确定调查对象,某地区55岁以上的所有人员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作为总体。
[生]可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该地区10%的老年人一年生病次数。求其平均生病次数。
[师](1)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2)你认为城市与乡村中的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健康状态是否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段60岁~70岁老年人,70岁~80岁老年人的差异。抽取样本时,是否考虑其所占的比例?与同伴交流。
3.想一想:
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生]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
4.小结: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
(三)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所在地区所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
分析:(1)确定调查目的;
(2)分清总体、个体;
(3)抽取样本;
(4)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
(5)由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调查表(略)
2.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
读一读:
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原因何在呢?
原来,1936年能装电话或订阅《文学文摘》杂志的人,在经济上都相对富裕,而收入不太高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文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五)活动与探究:
1.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亦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都相同。
2.抽样方法简介
(1)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