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 结束元朝的统治并在应天( 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
A. 努尔哈赤
B. 朱元璋
C. 皇太极
D. 李世民
2. [2019·青岛]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
A. 定都应天府
B. 废除丞相制度
C. 设立“三司”
D. 成立东厂
3. [2019·眉山]《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
A. 提高效率
B. 造福子孙
C. 加强皇权
D. 限制大臣
4. [2019·菏泽]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建立行省制度
C. 设立军机处
D. 设厂卫特务机构
5. 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行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6.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四书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
A. 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 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 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7.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多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从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小麦 ④花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绘制而成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1
(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图一所示是我国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9. [2019·荆门改编]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弊端,隋朝创立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唐朝又是怎样完善这一制度的?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制度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 3)通过上述材料,指出自魏晋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 B
2. D [解析]本题考查朱元璋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三司”;明成祖成立了东厂。故选D项。
3. C
4. D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专制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有关的措施是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故选D项。
5. C
6. D
7.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麦是我国原有物种,排除③。故选A项。
8. (1)图一:三省六部制。图二:明朝。
(2)发展趋势: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9. (1)制度:科举制。措施: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变化:实行八股取士。影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选出的人都是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3)由以门第为主(或世袭)到考试选拔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