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0课 小石潭记 基础练习
一、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词语。
2. 水尤清冽
3. 为坻,与屿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5.皆若空游无所依
6.佁然不动
7.俶尔远逝
8.往来翕忽
9.其岸势犬牙差互
10.悄怆幽邃
11.以其境过清
12.不可久居
三、一词多义。
13. 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14. 而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四、词类活用。
15. 斗折蛇行( )
16. 其岸势犬牙差互( )
17. 凄神寒骨( )
1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19. 皆若空游无所依( )
20. 心乐之( )
五、古今异义。
21. 全石以为底(古义: 今义: )
22. 崔氏二小生(古义: 今义: )
六、翻译句子。
23.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4.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5.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重难点分析。
27.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八、拓展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2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清冽:
(2)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
(3)佁然不动 佁然:
(4)悄怆幽邃 邃:
29.【甲】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30.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
1. 柳河东集 唐 柳宗元
二、
2. 凉
3. 成为
4.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
5. 依附,依靠
6. 呆呆的样子
7. 忽然
8. 轻快敏捷的样子
9. 参差不齐
10. 忧伤的样子
11. 过于
12. 停留
三、
13. 介词,用、把
相当于“而”
介词,因为
14. 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承接,不译
连词,表并列,不译
四、
15.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16.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17.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18.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边
19.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20.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五、
21. 古义:即“以之为”,把它作为 今义:认为
22.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六、
23.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4.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25.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6. 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七、
27. 作者描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时心情是快乐的,而最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
八、
28. (1) 清凉
(2) 好像
(3) 静止不动的样子
(4) 深
29. 【甲】文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水尤清冽”,突出水清;侧面衬托,从潭中鱼、阳光、影子这些方面烘托出潭水清的特点。
30. 作者心境孤寂(遭贬失意),再加上周围环境清幽(空旷寂寥、凄清深远),故备感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