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7 16: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的种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二
课,在前一课认识土壤成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给土壤分类。 前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基本
形成了土壤的概念, 对土壤的认识已由表面深入到了土壤的内部。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 将知
识拓宽延伸,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 在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 认识到自然界的土壤是各
种各样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课前准备好矿泉水瓶、纱布、细绳等
材料,为课上研究土壤的渗水性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任务卡 “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 提示
学生课前在多个地方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包括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
不同类型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观察、 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 引导
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 以便对不同类型土壤含沙的多少有深刻的
认识。二是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 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土壤在某一方面, 例如渗水性
的不同,进行研究。第二个活动: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通过四幅
图提示学生思考并交流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
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第三个活动:人们是怎样保护土壤的?本活动包含两个环节 ,第一个
环节:了解人们保护土壤的做法。第二个环节:通过水土流失实验探究怎样保护土壤。 这个
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设计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观察记录、 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 主动
获取知识 ,知道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状况以及危害性, 懂得植物对水土流失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在学习了《土壤的成分》 基础上,三年级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沙质
土、黏质土、 壤土的特点及适宜生长的植物等问题是不清楚的。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研究土壤
的种类及适宜生长的植物,解决学生的疑惑、明确关于土壤的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2.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土壤种类的探究兴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重 难 点】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 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并举例说出沙质土、 黏质土和壤土适宜
生长不同的植物。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矿泉水瓶、纱布、细绳、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师准备 :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 [PPT 1-2 出示 ] 课前研究,感受新知
课前布置研究任务 :搜集你家附近不同的土壤并编号,仔细观察其主要特征,并做好记
录。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课前同学们都采集了土壤,你们的土壤是在哪里采集的?它们看起来是否相
同?
2.学生拿出采集的土壤,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谈话法引入课题,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轻松地交流,
在交流中老师可以比较彻底地了解学生,为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围。 】
三、实验探究,得出新知
1. [PPT 3-4 出示 ] 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
(1)学生把取自不同地方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在一起,观察。
(2)学生用各种方法比较、研究不同的土壤:对土壤进行捏团、观察土壤颗粒大小、
比较粘在手上土壤的多少等。
【设计意图:对不同的土壤进行比较,观察也是探究的方法之一。 】
(3)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4)总结: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
2. [PPT 5-6 出示 ] 给土壤分类。
(1)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壤分类:按颜色、按含沙数量的多少等。
(2)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师生进行评价。
(3)总结:人们习惯上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
壤是沙质土;含沙少的土壤是黏质土;含沙适中的土壤是壤土。
(4)[PPT 7-12 出示 ] 你还知道哪些给土壤分类的方法?
①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让学生们了解其他的分类方法。
3. [PPT 13-19 出示 ] 不同的土壤,渗水性能一样吗?
(1)猜想假设: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哪一种土壤渗水性最强?哪种最弱?
(2)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①介绍实验材料: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 3 种土壤、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子、 纱布、细绳、水、
杯子等材料。
②根据这些材料,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③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它组同学评价、补充,教师最后完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陈述实验方法,老师帮助改进, 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实
验是实验探究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这一环节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锻炼学生的设计能
力。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应给予学生广阔的设计空间。 】
(3)提示实验注意事项:要做这个实验必须做到四个同样,即同样多的三份土壤,同
样多的水,同样的倒水速度,并且倒水的时间要同时开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是必要的, 在实验前,只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
才能使实验操作得更严谨。能科学严谨地做好实验也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
面。】
(4)学生探究实验, 观察比较: 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停止渗水后,
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教师提醒: 流出来的水多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就差, 流出来的水少证明这种土壤的
保水性好)
①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现象,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②老师巡视指导。
(5)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黏质土的渗水性性最弱,砂质土的渗水性最强。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核心环节。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保
证这一环节获得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宽松、 开放的
时空中, 尽可能多得参与到探究中, 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重
大发现的快感。 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探究目的明确,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
合作。在探究活动之后, 提醒学生作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学生容易把注意力倾注到活
动中,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 】
4. [PPT 20 出示 ]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1)学生们拿出课前调查的,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
(2)认识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体系,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小
组合作讨论学习,学生通过倾听他人搜集的资料,初步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
②教师出示沙质土及适宜在沙质土中生活的植物, 并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把这些植物种
植在黏质土中,会如何?
③教师出示种植在黏质土、 壤土及适宜在黏质土、 壤土中生活的植物, 指导学生观察并
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 。
④观察、交流:学校草坪中的土壤是哪种类型?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⑤讨论、交流附近的田野中是哪种土壤?适宜生长哪种植物?
(3)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通过本环节第二、三、四、五步,促
使学生思考—不同植物在同一种土壤中生长情况; 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情况—进一步
加深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是不同的。 】
5.人们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1) [PPT 21 出示 ]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在生活中,有哪些破
坏土壤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你有哪些方法?大家讨论一下, 比一比哪个小组
的方法最多。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汇总保护土壤的措施,汇报。
还有要补充的吗?同学们知道的方法可真不少!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有利于调
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总结保护土壤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土壤。 】
(2)[PPT22出示 ]谈话:为什么植树造林、退牧种草能保护土壤呢?防止土壤流失。下
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认识一下土壤表面的草是怎样保护土壤的。老师准备了两个水槽,